新疆、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帽饰程式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叶尼塞河流域的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是传统的高原游牧民族。柯尔克孜族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其民族文化在迁徙的过程中受到不断地冲击、重组、融合,最终在地里位置上形成了新疆和黑龙江东西两地聚居的格局,在文化上形成了东西两地截然不同的民族面貌。文章基于对现有资料的研究分析,对新疆和黑龙江两个地域的柯尔克孜族帽饰的程式展开探讨,并总结程式形成的原因及两地差异性的原因。列举多种柯尔克孜族常见的帽饰,从制作工艺、材料、色彩、装饰纹样、穿戴方式等方面归纳总结帽饰的程式,并探讨程式形成背后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审美道德等民族文化信息。基于所分析的结果,将新疆和黑龙江两地区的帽饰程式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从社会背景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做原因分析,以此来更深入地了解两地帽饰的程式。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帽饰受游牧生活的影响,在选材、色彩。装饰方面都呈现游牧民族的特征。基本选用织布,动物毛皮,以及羊毛制作的毡子,色彩和装饰纹样方面受民族宗教——伊斯兰教影响,多选用白色、红色,蓝色等,纹样这来源于原始崇拜的萨满教,喜用动物纹样。日月星辰等等。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在帽饰的穿戴上不像新疆地区那么日常,只在重要的节庆才穿戴民族帽饰。帽饰在制作工艺、材料、色彩、穿戴方式上更多的保留了叶尼塞河时期的特色。和新疆地区不同的是,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不信仰伊斯兰教,大多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在帽饰上则体现为色彩多选用高饱和的红色,纹样受萨满教影响较为明显。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再游牧,而是以狩猎为主,帽饰的制作材料上更偏向于易于取得且保暖效果好的动物皮毛。新疆和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帽饰的程式呈现不同面貌的主要原因为宗教信仰和社会环境。这两大原因对帽饰的各个细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两地帽饰不同的城市。
其他文献
二子壮阳散治疗阳萎18例山东省枣庄市北坛医院(277500)李俊轩,朱述琴,赵成春阳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迄今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二子壮阳散外敷阴囊治疗阳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