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柳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腔是形成于即墨、流行于胶东半岛的地方剧种,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它采用即墨方言演出,并在即墨境内广泛流传,因此被称为即墨柳腔。它不仅是即墨地区的特产,而且是中国戏曲园地中一朵别具特色的异花,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2006年,即墨柳腔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如此,作为地方小戏,即墨柳腔的发展是艰难的。在它发生发展的长达二三百年的时间内,未曾得到足够的重视,不仅县志、乡土志等对其没有记载,就连文人也对其不屑一顾,导致柳腔研究的空白。虽然建国后在党的各项方针的指导下,柳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限于资料缺乏和方言障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在它的发展源流、艺术特色、剧本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研究的盲点。在前人基础上尽可能解决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本文的思路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对柳腔资料的整理,考察即墨柳腔的源流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即墨柳腔的艺术特色,对柳腔代表性剧本做适当的分析,并通过笔者的田野调查和访问,对即墨柳腔的现状作一个交待。其中,对柳腔源流演变的梳理和对剧本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即墨柳腔产生于乾隆年间,是在广泛流传于山东境内的“肘鼓子”声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是目前柳腔研究得出的比较确定的结论。然而,关于“肘鼓子”如何、以及何时发展为柳腔,还没有人得到详细的结论。通过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本文对“肘鼓子”如何发展为柳腔作了梳理,弥补了目前柳腔研究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即墨柳腔产生于乾隆年间,形成于光绪年间(1900年左右),是即墨本地腔调和“肘鼓子”相结合的结果。关于柳腔名字的由来,前人多认为是谐音所致,并无更多解释。本文从意义和语音两方面,结合即墨方言的特点,考察了柳腔名字的由来。柳腔作为地方小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语言、音乐、表演等各方面,综合讨论即墨柳腔的艺术特色,对柳腔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文通过对柳腔传统剧目的代表“四京八记”的分析,挖掘了柳腔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渊源,弥补了目前柳腔研究中剧本分析的空白。柳腔作为即墨特有的剧种,对即墨的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而研究柳腔,对于发掘柳腔的文化意蕴,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重要意义,也会影响到即墨柳腔、乃至山东地方戏曲艺术的发扬光大。这是本文的意义所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资料的发现。由于即墨柳腔在历史上鲜有记载,关于它的很多问题还没有办法得出很确切的结论,只能留待以后研究。但是,笔者真心的希望,即墨柳腔能够获得更多的重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大多数的勘察设计单位已实行企业化运作。勘察设计企业作为特殊的人才密集型企业,人才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建设市场开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改善全身麻醉腰椎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0.1mg/kg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素材.结合导师制教育模式, 从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实际出发, 恰当运用国学经典,不断探索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的
目的:通过对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药物实验研究,观察丙戊酸钠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清洁级SD大鼠(由武汉大学医学院动
目的 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 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
<正> 随着近代对瘀血实质探讨的深入,活血化瘀疗法已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本文就肾炎与瘀血及活血化瘀疗法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肾炎与瘀血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瘀血系指血流
本论文的目标是在前人已经作出的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视角,即通过引入医药物流供应链管理来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药品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本
2002年重庆南滨路的休闲娱乐业空前地繁荣起来,庞大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限的商机,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由于整个休闲娱乐业市场还不成熟,因为与其他产业相比,休闲娱乐业
氨基酸在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强植株抗逆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述了氨基酸含量、氨基酸种类和植物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补肾生髓方组。采用线栓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