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从传统的课间操逐渐转变为具有特色的“准体育课”,其内容从简单的广播体操过渡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学校要把大课间作为体育课的补充,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目前各地区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如火如荼开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特色大课间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探索构建符合临汾市尧都区特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推进策略,以期为临汾市及其它地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对十所初级中学进行走访调查,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呈现以下特点:(1)学校领导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所调查的学校均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2)有四所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其他学校活动的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大课间活动各有特色,主要以形式多样的啦啦操和传统的广播体操、跑操活动为主;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多样化,男生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女生喜欢简单易学、安全系数高的运动项目。(3)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主要以体育教师为主、班主任为辅。(4)学校根据学生的做操人数、做操质量评价大课间体育活动,班主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监督者。通过分析,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校的校级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政策认识不足,在执行方面存在偏差。(2)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率较低,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3)学校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欠佳,缺少专业的培训与学习,创新意识淡薄。(4)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和认真落实的执行机制。(5)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校际间缺乏联动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推进策略:转变学校领导教育观念,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拓展体育活动空间,促进大课间活动特色化发展;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组织能力;构建具有实效性的监管和评价机制;开发APP平台,增加学校之间的联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