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思荣锰矿区复垦地土壤质量评价及改良效应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s2d3n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天锰矿开采导致矿区周边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废弃地复垦及土壤质量提升是改善矿区环境的主要举措。重金属高地质背景特征导致复垦土壤环境质量较差,同时复垦土壤的异质性显著影响其生产力。本论文针对广西思荣露天锰矿复垦地土壤开展质量评估的基础上,筛选适宜的复垦土壤改良剂,并进行改良效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复垦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p H值范围3.85~7.03,综合肥力质量排序:对照农田>柑橘园>菜田>甘蔗地>桉树地>象草地>玉米地>洗矿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复垦土壤Mn含量1066~4558 mg/kg,是柳江土壤背景值的1.01~4.48倍。污染负荷指数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Mn污染最重,复垦土壤均处于轻微风险,甘蔗地和菜田的污染最重。土壤Mn形态分布差异较大,残渣态Mn占比增加。柑橘园、菜田、甘蔗地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中Mn的有效性。2、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p H值范围3.85~6.63,综合肥力质量排序:对照农田>30年>22年>9年>6年>3年。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复垦土壤Mn含量1308~4578 mg/kg,是柳江背景值的1.01~4.48倍。污染负荷指数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Mn污染最重,复垦土壤均处于轻微风险,22年与30年复垦区重金属污染最重。土壤Mn形态分布差异较大,复垦土壤残渣态锰占比增加。不同复垦年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中Mn的有效性。3、改良剂筛选试验:铁改性生物炭(C)、活化磷矿粉(HL)、铁改性生物炭+磷矿粉(C+L)、铁改性生物炭+膨润土(C+P)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养分及玉米生物量,降低玉米地下部与地上部Mn的累积。C、C+L、C+P改良效果相对较好。4、改良效应试验:施加0.1%石灰作为基底,再施加石灰(SH)、草炭(CT)、铁改性生物炭(C)、活化磷矿粉(HL)、铁改性生物炭+磷矿粉(C+L)、铁改性生物炭+膨润土(C+P)改良锰矿土壤,p H值、全氮、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CT和C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C处理对土壤养分改良效果最佳。HL 0.6%根长和株高显著高于其余改良剂处理;C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增幅最大,HL对玉米生物量的增幅最小。C处理显著降低了Mn从玉米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综合来讲,铁改性生物炭是锰矿土壤修复的理想改良剂。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新型能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锂资源的匮乏及开采条件苛刻迫使研究人员研发新型高性能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丰富而廉价的钠资源使其成为首选。然而,传统的负极材料严重阻碍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等特点,满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而二维有序超结构由于其有趣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而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然而设计具有优
学位
为解决服装定制中个性化服装开发效率低以及虚拟试衣过程繁琐等问题,首先,详细阐明了三维服装软件CLO 3D和Marvelous Designer的虚拟服装迁移原理;其次,结合CLO 3D的虚拟服装迁移和自动转换虚拟模特功能,提出了一套针对三维扫描人体的个性化服装定制方案;最后,采用三维扫描人体开展虚拟服装迁移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在实际个性化服装定制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体型的三维扫描人
期刊
近年来低碳化学品火灾污染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生态环境破坏。空天遥感是快速远距离探测低碳化学品火灾污染的最佳手段,其中特征污染产物浓度的探测是定量识别该类型火灾的主要判据。为了给定量识别低碳化学品火灾污染提供基础,进行了“低碳化学品燃烧的火焰光谱特性及产物定量反演研究”。本文开展了低碳化学品火焰光谱测试实验、燃烧产物的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探测实验,进行了基于PLIF实验的
学位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可表现为表层土壤向基岩过渡过程中,存在一层土壤与风化物的混合介质层。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植物可穿透表层土壤汲取下层风化物中的水分。风化物的存在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明确含风化物土壤对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有助于判断土壤水分的供给是否能满足植物的长期生存。因此,开展植物在含风化物土壤的耗水机制研究对当地植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以南方地区典型
学位
水体中日趋严重的抗生素污染给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风险和危害。生物炭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水处理材料。本文以市政污水厂剩余污泥与纳米零价铁共热解制备了纳米零价铁污泥基生物炭(nZVI-BC),以水中典型的抗生素污染物磺胺甲噁唑(SMX)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Fenton法、nZVI-BC吸附去除以及nZVI-BC类Fenton法去除水中的SMX,并探究其去除机理。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研究Fe
学位
土壤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过程,为分析耕作方式对田间土壤优先流发育变化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典型农地甘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土柱入渗模拟实验,结合图像形态学分析、色相分割、数值模拟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耕作方式甘蔗地土壤优先流运动过程及其发育程度,揭示垄耕、免耕和秸秆覆盖甘蔗地对优先流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改善蔗田水肥利用效率,实现甘蔗的提质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
学位
广西地区可溶岩造壤能力低,土壤贫瘠,易发生土壤侵蚀沉降,使得土壤结构及调节功能恶化。开展广西地区香蕉种植不同生育期土壤孔隙结构及溶质运移研究,探讨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孔隙结构及溶质运移的影响机制,有利于降低该地区香蕉种植过程中因大水大肥粗放管理模式下的水肥投入浪费。为此本研究以不同生育期香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CT技术获取不同生育期香蕉地土壤孔隙数量及形态、连通特性、溶质运移特征以及相关性分析进行
学位
目前,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大量有机污染物如重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简称DNAPL),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进入到地下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为研究饱和非均质介质中高渗透镜体对DNAPL迁移过程影响,本文融合电阻率成像技术(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简称ERT)和图像法对二
学位
硫代砷作为新发现的砷形态,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铁(氧)矿物对硫代(亚)砷酸盐的吸附行为,关于硫代砷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态分布与行为特征鲜有报道,不同水化学因素对硫代砷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论文采集江汉平原地下水样开展野外调查,结合热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硫代砷形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环境中稳定存在的一硫代砷(MTA)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批试验,分析
学位
人为CO2排放持续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仍然是当今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吸附法捕集分离烟道气中CO2具有比较低廉的装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同时很容易进行自动化作业,还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产物,所以CO2吸附捕集技术被认为是有效减轻温室气体的方法之一。但现有技术对CO2的捕集分离性能有限。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CO2吸附剂成为CO2捕集分离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