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社会治理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特别指出,“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所以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是今后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乡村社会治理还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研究符合农村实情的治理方式就成了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武陵山片区,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范本,对武陵山片区农村的社会治理进行探索。由于受地理区位、历史原因、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武陵山片区农村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和素质较低,而这直接影响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与能力,最终不利于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所以针对此域情,笔者认为,以教育和文化的视角来探究武陵山片区的乡村社会治理未尝不是一种有益尝试。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能的创新点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方法的交代等;第一章从武陵山片区规划范围、经济社会发展、贫困与扶贫状况、民族特色四个方面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为后文的展开提供背景依据;第二章选取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石桥坪村,作为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的个案进行研究,对石桥坪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治理的过程、治理的方式进行剖析,并着重论述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地方性创新的治理方式;第三章结合武陵山片区的域情可发现,石桥坪村的治理方式对该片区的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着诸多启示,这为提升该片区的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