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对银行贷款高度依赖,尤其在“四万亿”大投放后,非金融部门债务迅速膨胀,宏观经济杠杆比率高企,货币存量高居全球之首。尽管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2013年6月20日我国银行间市场还是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钱荒”事件。此后,在央行一系列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政策作用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更趋宽松,再次发生类似6.20“钱荒”的几率不大。但是,基于现有的货币信贷配置格局,央行在银行间市场的宽松措施并未有效地向实体经济传导,实体经济流动性依旧相对不足,并有可能长期存在,从而加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不利于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率。 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文献简要评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理论综述,主要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信用风险成因以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与内容。第三章介绍6.20“钱荒”的经过、生成机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第四章介绍“钱荒”背景下苏州农行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分析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钱荒”对信用风险管理带来的新挑战。第五章从经营理念、经营环境、管理体制和管理工具等四个角度,分析了“钱荒”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根源。第六章针对“钱荒”背景下苏州农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第七章阐述本文研究的结论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