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rteriography,CTPA)、320排CT肺容积灌注(CT volume-based lung perfusion,CTP)及 SPECT肺灌注与低剂量CT结合( Pulmonary perfusion SPECT Combined with low-dose CT , Q-SPECT/CT)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诊断率,探讨CTP在诊断PE中的价值。 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42名疑似PE患者。其中25例临床疑诊急性PE病人,男17例,女8例。17例PE复诊病人,男9例,女8例。均于CTPA及CTP检查前或后 2 天内行肺 SPECT/CT 显像,并由 3 名影像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以临床医生最后临床诊断决策为金标准,计算此三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根据结果得出每种检查方法的 ROC 曲线,对三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对三种方法检出的肺段及亚段级动脉栓塞数累及进行 Friedman 检验,并对其做两两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 1.25 例疑似 APE 患者中,20 例患者被临床确诊,有 5 例被排除。根据三种方法对疑似急性 PE 患者诊断的约登指数大小可见 SPECT/CT 诊断准确度最好,CTPA其次,CTP最低。三种方法对疑似急性PE患者的诊断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得出 SPECT/CT 的 AUC 最大,CTP 最小。三种方法的AU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检查方法对疑似 APE 患者的肺段及以上动脉栓塞检出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0.085,P<0.001);三种检查方法对疑似急性 PE 患者的肺亚段动脉栓塞检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7,P<0.001)。对于肺段及以上动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CTPA 检出率好于 CTP 和 SPECT/CT ( P<0.05);对于肺亚段动脉,CTP 及 SPECT/CT 的检出率均高于 C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7 名复查 PE 患者经临床确诊,其中 12 名患者被临床确诊,5 名被排除,根据三种方法对复查 PE 患者诊断的约登指数大小,SPECT/CT 诊断准确率最好,其次为CTPA,CTP最低。根据不同方法对复查PE患者的诊断制定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得出SPECT/CT的AUC最大,最小为CTP。不同方法的 AU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复查 PE 患者的肺段及以上动脉和肺亚段动脉的检出结果显示不同检查方法对复查 PE 患者的肺段及以上动脉栓塞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599);不同检查方法对复查 PE 患者的肺亚段动脉检出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4,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于肺亚段动脉,CTP 和 SPECT/CT 的检出率高于C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本研究共收集的42名疑似PE患者中,有32名被确诊为PE,10名被排除 PE。根据三种方法对总 PE 患者诊断的约登指数大小可见 SPECT/CT 诊断准确性最好,其次为CTPA,CTP最低。三种方法对总PE患者的诊断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情况以SPECT/CT的AUC最大,CTP的最小。不同方法的AUC 比较显示 SPECT/CT 的 AUC 大于 C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其余两两间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不同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检查方法对总 PE 患者的肺段及以上动脉栓塞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6,P<0.001);不同检查方法对总 PE 患者的肺亚段动脉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35,P<0.001)。两两比较结果为对于肺段及以上动脉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A 检出率好于CTP 及 SPECT/CT;对于肺亚段动脉,CTP 和 SPECT/CT 的检出数量均高于C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TPA、CTP 及 SPECT/CT 对肺栓塞栓子的检出率各有不同;肺 SPECT/CT显像及 CTP 对肺亚段小动脉栓塞的检出率较 CTPA 高,CTPA 对肺段以上动脉内的栓子的检出更有优势,SPECT/CT 与 CTP 之间在肺段及以上和亚段级动脉差异未见明显差异,CTPA与CTP结合观察可进一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