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R-124-3p表达的动态变化目的:mi R-124-3p是脑组织中最丰富的、特异性表达的mi RNA,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外周血mi RNA表达谱发生了改变。然而,外周血mi R-124-3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初步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作为静脉溶栓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年龄、性别和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小时、溶栓后24小时以及溶栓后7天/出院前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对照组仅需要进行一次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的检测。每次采血前均评估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计算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小时的脑梗死体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病90天的m R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分析脑梗死组患者mi R-124-3p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mi R-124-3p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作为静脉溶栓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脑梗死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性别、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以及年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时NIHSS评分相比,脑梗死患者溶栓后6小时、溶栓后24小时、溶栓后7天/出院前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9(5,13)vs 4(3,9)vs 4(2,7)vs 4(2,9),P<0.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溶栓前外周血mi R-124-3p的表达显著升高,溶栓后6小时、溶栓24小时和溶栓后7天/出院前则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7天/出院前mi R-124-3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10cm~3的脑梗死患者(n=8)的外周血mi R-124-3p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体积≤10cm~3的患者(n=27)(P<0.05),相关分析显示,溶栓后24小时外周血mi R-124-3p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4,P<0.001)。大多数(23/35,65.71%)脑梗死患者溶栓后预后良好(90天m RS评分≤2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和溶栓后3个时间点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升高在鉴别预后不良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诊断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19、0.746、0.714,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 R-124-3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溶栓后24小时外周血mi R-124-3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外周血mi R-124-3p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mi R-124-3p靶基因的预测及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表达变化的验证目的: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 R-124-3p可能的靶基因,通过q RT-PCR验证靶m RN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多个时间点表达的动态变化,结合功能富集分析初步探讨mi R-124-3p调控靶基因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12个权威的mi RNA预测平台,对has-miR-124-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取至少交集于4个mi RNA预测平台的靶基因作为潜在靶基因。在GEO数据库挖掘急性脑梗死数据集,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与mi RNA预测平台预测的潜在靶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利用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确定mi R-124-3p的核心靶基因。将核心靶基因输入mi RDB软件中,反向预测核心靶基因的mi RNA,进一步验证筛选的靶基因。其次,进行q RT-PCR检测筛选出的靶m RN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不同时间段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确定mi R-124-3p与预测的靶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采用12个权威mi RNA预测软件和GSE58294数据集,结合Target Scan和Pub Med预测出mi R-124-3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靶基因可能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将SIRT1输入到mi RDB软件反向预测,确定SIRT1为mi R-124-3p靶向调控的基因之一。q RT-PCR的结果显示,外周血SIRT1 m RNA在脑梗死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小时、溶栓后24小时和溶栓后7天/出院前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4(1.13,1.60),2.48(1.60,2.76),1.82(1.39,2.82),0.07(0.03,0.2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SIRT1 m RNA表达变化与相应时间段外周血mi R-124-3p表达变化的趋势相反,呈负调控关系。功能富集分析显示,mi R-124-3p预测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神经组织的交互作用”、“调节氧化反应”等信号通路,其中FOXO信号通路SIRT1重要的分子途径之一。结论:本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 RT-PCR的结果表明,SIRT1是mi R-124-3p的靶基因之一;mi R-124-3p靶向调控SIRT1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