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社会历史性跃进。城市作为现代化因素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开始逐步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时期。甲午战争以前的益阳由于特殊的原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受到延缓,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益阳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近代商业和航运业缓慢兴起,益阳的现代化因素才零星出现,城市现代化徐徐启动。但此时益阳城市现代化的各项建设均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影响力极其有限。然而无论如何,益阳城市现代化已经初见端倪,并为此后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民国时期,益阳城市现代化建设在时兴时辍中艰难起步,曲折发展。北洋政府时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伴随着新旧政权的交替和资本主义对工矿原料的需求,益阳的经济现代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并逐步渗透到政治、文教、医卫及民众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带动了益阳城市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嗣后因时局动荡,时起时落。国民政府时期,益阳城市现代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抗日战争以前,境内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政局相对稳定,国民政府也开始进行局部的建设,益阳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尤其是冶炼、电力、纺织、食品加工、印刷、造纸、机械、化工等工业行业初具规模,经济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传统商强工弱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并向着现代化建设昂首阔步。可惜好景不长,益阳被日寇攻陷,城市现代化事业遭到极大破坏。当战后益阳城市现代化显露复苏苗头后不久,内战爆发又使得处于奄奄一息的益阳现代化事业濒临绝境。直至益阳解放,益阳城市现代化才又步入全新发展的轨道。文章通过对1840年至1949年益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和研究,旨在理清益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脉络,全面而深入地展现晚清民国时期益阳城市经济、政治、文教、医卫及居民生活变迁的历史,从而探寻益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及动因,以期为现今益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