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我国智库能力评价研究,通过厘清智库、智库能力等基本概念,界定智库研究基本规范,拓展智库评价研究基本思路,将仍处于探索时期的我国智库研究引向系统化、深层化,为智库建设明确价值取向,设置量化目标,摆脱认识上的局限、偏差和误区干扰,提高智库建设投入的目的性和绩效水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从现有文献材料出发,通过梳理智库评价的研究现状,针对具体评价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智库评价研究成果及不足。并试图从智库能力这一特定视角切入,构建智库能力评价研究的全新理论框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创新性智库概念。将智库评价研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在微观层面,我国智库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以及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原因,都直接决定了我国智库不能按照国外智库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评判,而需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我国智库生长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以期更好的建设我国智库。研究发现,智库自身能力中的资源能力、运行能力、影响能力是衡量我国智库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中观层面上研究智库,则借鉴了中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突出我国智库存在部门系统化以及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等特色,重点研究如何发挥智库间的协同优势。具体来说,我国智库相比于国外智库,具备着独特的体制环境的优势,为智库协同发展提供各方面的可能性,使智库能够充分发挥其协同优势。同时,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也决定了智库间合作出现的必然性。智库协同合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合作模式、协同影响能力是衡量我国智库协同能力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开展国家智库能力体系研究,凸显了政策导向和法制规范对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政策过程的制定、执行、检验这三个环节入手,做具体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智库的自身定位、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社会公众支持、舆论引导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策评估制度都是智库政策支持能力的重要因素。最终设计出一套我国智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三个维度,十三个一级指标以及二十个二级指标。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检验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智库的优势不同,不同类型合作的需求条件也不同,当然不同的政策环境所给智库提供的庇护也不同,综合来看,优秀智库一般需具备如下共同点:具备较强的吸引经费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能力;具有高效的运转机制;具备较高的社会认同度;高质量的协同合作成果;合法地位、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