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5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血钾、血压节律与尿微量蛋白及动脉硬化相关性,为临床上原醛症的早期靶器官损害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进行高血压病因筛查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15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钾、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立位醛固酮、立位肾素活性、立位血管紧张素II、皮质醇、动态血压参数、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MT)、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根据不同年龄段、血钾水平及血压节律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影响血钾、血压节律和24小时尿微量蛋白的因素。结果:1.原醛症在30-55岁年龄段分布人数最多占76%;2.28%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8%患者并发OSA,6%患者并发糖尿病;3.出现低钾血症37例占全部原醛症患者的24.7%,与血钾正常患者相比,低血钾患者的立位醛固酮、全天和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随机尿蛋白/尿肌酐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糖化血红蛋白、全天平均心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病程、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浆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立位肾素活性、立位血管紧张素II、立位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皮质醇节律、全天和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DBP)、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IMT和PWV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4.全部原醛症患者中以非杓型血压节律为主占60%;与杓型血压患者相比,反杓型血压患者的立位肾素活性增高(P<0.05),但立位ARR值降低(P<0.05);杓型、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患者间年龄、性别、吸烟、病程、BMI、血脂、血糖、血尿酸、立位醛固酮、立位血管紧张素II、皮质醇节律、全天平均SBP和全天平均DBP、白天平均SBP和白天平均DBP、AASI、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IMT和PWV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原醛症患者的BMI、糖化血红蛋白与血钾水平呈正相关(P<0.05),立位醛固酮、24h尿微量白蛋白和全天平均SBP与血钾水平负相关(均P<0.05)。结论:通过对150例原醛症患者研究发现:原醛症的好发年龄在30-55岁,60%患者血压节律为非杓型,28%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24.7%出现低钾血症,8%并发OSA,6%并发糖尿病;原醛症中出现低钾血症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全天平均SBP较血钾正常患者显著增高;血钾水平与立位醛固酮、收缩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低钾血症可能作为早期预测原醛症患者肾脏损害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