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是新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Sodium Channel Blocker,SCB),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疗效确切,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影响LCM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疗效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目前几乎没有综合分析影响LCM疗效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将LCM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疗效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方便临床使用的可以预测LCM早期疗效的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云南省两家医院添加LCM治疗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及其治疗3月后的疗效。在入组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中,根据添加LCM治疗3月后癫痫发作频率是否下降50%将患者分为LCM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根据添加LCM前是否使用传统SCB将患者分为既往未用传统SCB组和既往使用传统SCB组,再根据治疗疗效将既往使用传统SCB患者分为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组及既往使用SCB无效组。通过运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添加LCM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两组间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差异,探讨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对添加LCM疗效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及最小绝对收缩选择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影响LCM疗效的相关因素,每种回归分析结果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以其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的一种回归分析结果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添加LCM治疗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其中有52名男性及44名女性,入组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25.5岁,癫痫发作频率的中位数为平均每月4.5次,末次发作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5天,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11年;所有患者既往均使用过1种以上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其中既往曾使用≥4种ASMs治疗的患者29例(30.2%);首个添加LCM的患者13例(13.5%),与LCM同时使用的其它ASMs数量≥3个的患者12例(12.5%),联合使用传统SCB 的患者 56 例(58.3%)。在添加LCM治疗3月后,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患者共75例(78.1%),治疗无效的患者21例(21.9%)。既往未用传统SCB组14例、既往使用传统SCB组82例、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组40例、既往使用传统SCB无效组42例,添加LCM的有效率分别为92.9%、75.6%、87.5%及64.3%;既往未用传统SCB组及既往使用传统SCB组,两组间添加LCM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而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组及既往使用传统SCB无效组,两组间添加LCM治疗后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经二元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p=0.01,OR0.91,95%CI0.85-0.98)及联合 SCB(P=0.003,OR0.08,95%CI 0.02-0.42)是添加LCM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围产史、出生方式、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首个添加LCM、是否联合SCB及LCM剂量影响患者添加LCM治疗的疗效。LASSO回归分析后发现生长发育史、围产史、每月癫痫发作频率、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联合SCB及联合使用SCB数量是癫痫患者添加LCM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建立的 ROC 曲线的 AUC 为 0.790(95%CI0.69-0.89),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83.3%、98.7%、23.8%;逐步回归结果的AUC为0.921(95%CI0.87-0.9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95.2%、98.3%、52.6%;LASSO回归结果的AUC为0.877(95%CI0.80-0.95),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3%、64.7%、92.0%、52.4%;逐步回归所得AUC及其正确指数均最大。最终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所得的围产史、出生方式、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首个添加LCM、是否联合SCB及LCM剂量7个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从校正情况和区分度两个方面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校正曲线提示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后模型的AUC为0.916,提示模型的性能较好。[结论]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添加LCM后疗效好,早期有效率可达78.1%,但LCM的疗效受多个因素影响,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确诊癫痫后早期添加LCM及未联合使用其他SCB的癫痫患者添加LCM疗效好,且既往使用传统SCB无效的患者也可尝试添加LCM治疗。此外,围产史、出生方式、是否首个添加LCM及LCM剂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CM的疗效。添加LCM治疗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临床上可以根据围产史、出生方式、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首个添加LCM、是否联合SCB及LCM剂量等因素来预测患者添加LCM治疗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芍药甙(PF)对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促进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寻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试想为帕金森病(PD)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寻找新的思路。方法:1.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解剖分离2天内SD乳鼠大脑皮质区域,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10%FBS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在8-11天后经摇床震摇和轻拍法纯化小胶质细胞,并
[目的]对汉化版interRAI-PAC进行信效度检验,探讨此评估工具在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使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临床医生、治疗师及家属提供客观的患者状况,使其做出合理有效的医疗决定,同时推进能够兼容不同医疗健康领域的评估工具在我国的广泛使用。[方法]1.由两名接受过interRAI专项培训的医务人员同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92名脑卒中患者进行interRAI-PAC评估,测量其评估者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 MDR1G1199A、ABCB1G2677T/A、UGT1A6A552C、T19G和UGT2B7C161T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癫痫确诊患者100例。运用化学免疫发光法(CMIA)监测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
[目的]建立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的方法,采用不同声压进行超声刺激并检测伏隔核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情况。[方法]SPF级成年C57BL/6小鼠160只,雄性,体重18-22 g(6-7周),动物在移动饲养屏障中适应性饲养一周。脑区显微注射确定NAc在颅骨表面投映点的位置坐标后,进行超声刺激小鼠NAc,刺激结束后取脑组织行HE、尼氏染色,c-Fos免疫荧光检测,初步建立超声刺激方法;随后将小鼠
[目的]探讨C臂CT在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其在血流导向装置置入中对支架贴壁情况的显示。探讨在行头部高分辨率C臂CT时不同稀释程度对比剂的差异,以获取最佳的对比剂稀释程度,同时探讨其在术后复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室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或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按照其手术
[目的]腔隙性梗死、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24小时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脑小血管病发生发展是否相关、血压变异性参数是否是影响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的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24小时
第一部分:DISC1对癫痫后成年雄性小鼠海马区神经元迁移的影响[目的]1.探究DISC1蛋白在癫痫小鼠海马齿状回区的调控作用;2.阐明癫痫后DISC1与 Reelin、ApoER2、EphB2、Integrinβ1、Integrinα5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6周龄,18-22g),采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260-275mg/kg)构建自发性痫
[目的]将汉化版国际居民评估工具interRAI-PAC营养筛查模块应用于脑卒中住院患者,并与营养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比较,研究两种营养筛查方法在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筛查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卒中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指导依据,并为汉化版interRAI-PAC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部符合条
[目 的]探讨慢性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工作中癫痫发作的预测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 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纳入实验,分为对照组(Ctr组)、VNS组(VNS组)、癫痫组(Epi组)、癫痫+VNS组(Epi+VNS组)。在 36 只大鼠中,有 20 只大鼠通过 MSD(technology of Meso Scal
[目的]探讨血清NMDA受体抗体对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征的影响,明确抗体滴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按照抗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清及脑脊液抗体双阳性组(double positive group,DP组)及仅脑脊液抗体单阳性组(single positive gr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