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延安市养鸡业发展迅速,但新的问题就是鸡病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鸡病种类很多,鸡新城疫是其中之一。新城疫传染快、病死率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新城疫最主要的一种手段,而对鸡群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是判断鸡群感染风险及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延安市13个县区部分鸡场和养鸡户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及病原检测,并进行了综合防控措施探讨,为养鸡场(户)制定鸡新城疫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1.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及病原检测从延安市13个县区的15个规模化蛋鸡场、13个规模化肉鸡场和102个养鸡户共采集1541份血样、1541份喉头及泄殖腔棉拭子,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了新城疫病原检测,获得了以下结果:(1)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延安市各县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11%~93.75%,全市平均为84.62%,各县区和全市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70%),但各县区之间的抗体水平有一定差异,其中黄陵县的免疫抗体水平最高(93.75%),延长县的免疫抗体水平最低(73.11%)。从不同养殖类型来看,规模化蛋鸡场免疫合格率最高(96.00%),其次是规模化肉鸡场(93.00%),散养户最低(64.07%)。部分散养户鸡群免疫抗体水平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率水平,存在发病风险。(2)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免疫抗体水平分布显示,在1log2~4log2这个区间237份,占检测总数的15.38%(免疫抗体不合格);5log2~11log2区间1304份,占检测总数的84.62%(>70%的合格标准)。其中,抗体水平以7log2最多(322份),占样品总数的20.90%;抗体水平在5log2~8log2之间的1055份,占样品总数的68.46%。从不同养殖类型来看,规模化养鸡场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普遍较高,抗体水平多分布在7log2~8log2段;而散养户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普遍较低,抗体水平多分布在3log2~7log2段。(3)新城疫病原检测阳性情况。共检出24份病原阳性样品,全市病原阳性率为1.56%。各县区检出的病原阳性率不同,最低的为富县(0),最高的为黄龙县(2.9%);规模化鸡场的病原阳性率相对较低(肉鸡场0.39%,肉鸡场0.95%),而养殖户的病原阳性率相对较高(3.39%,P﹤0.05)。2.综合防控措施及效果以延安各县区的部分规模化鸡场及养鸡户作为试验点,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加强消毒、严把引种关、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定期监测各类疫病抗体水平及病原阳性情况等一些列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免疫合格率、免疫抗体水平、病原阳性检出率及鸡群生产性能作为评价依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全市新城疫免疫合格率由原来的84.62%提高到92.28%,提高了7.66%(P<0.05),其中散养户由原来的64.07%提高到83.43%,提高了19.36%(P<0.01);鸡群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由原来集中在6log2~7log2段上升至8log2~10log2段;新城疫病原PCR阳性率下降0.20%~2.59%(P<0.05);雏鸡发病率显著降低0.40%(P<0.05),成活率显著升高3.92%(P<0.05);肉鸡的料肉比降低0.07%(P>0.05);蛋鸡产蛋率显著升高3.23%(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