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补偿生长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18摄氏度±2摄氏度条件下金鱼(平均初始体重36.78±3.08克)饥饿(分别饥饿7天、14天、21天)及恢复投喂不同时间的补偿生长状况。通过研究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对其形态性状指标、体组分和糖原、消化酶活性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了金鱼在饥饿胁迫下的适应性对策及其补偿机制。结果如下:饥饿后金鱼的体重、体长、肝体指数、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均下降,其中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对饥饿的反应很敏感,体长、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对饥饿的反应不是很敏感;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的形态性状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恢复生长时期各饥饿组的生长速度均超过了对照组,摄食率变化不大,食物转化率的变化比较明显。饥饿胁迫使得各饥饿组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水分含量上升,粗蛋白含量和灰分基本无变化。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生化指标除了粗脂肪外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平。金鱼在饥饿时,首先动用的是体内贮存的糖原,然后才是脂肪,最后可能会动用蛋白质。饥饿状态下脂类被用作能源物质,缺失部分被水分所取代。在恢复投喂时,各营养成分恢复的顺序是体内贮存的糖原,然后才是脂肪。饥饿胁迫使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类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有降低趋势,恢复投喂后,均有升高趋势,至实验结束,除肠蛋白酶活性一直高于同期对照组外,饥饿组活性基本等同于同期对照组。饥饿胁迫使淀粉酶活性有升高趋势,恢复投喂后至实验结束淀粉酶活均高于同期对照组。金鱼不同消化酶在消化道中的活性分布规律是:肠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性高于肝胰脏,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高于肠;肠脂肪酶活性基本等同于肝胰脏。饥饿7天的金鱼肝胰脏和肠道组织学特征基本与对照组相同;而饥饿14天、21天的实验鱼组织变化较明显:肝细胞体积缩小,排列不规则,出现细胞间隙,细胞界限不清,核由细胞一侧变移至细胞中央。肠绒毛和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不整齐。恢复投喂后各主要结构均有所恢复,有些恢复到饥饿前水平,但大部分未能达到。金鱼在饥饿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体长、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对饥饿的反应不是很敏感,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对饥饿的反应较为敏感。从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金鱼的补偿生长方式为完全补偿生长,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完全补偿生长主要是食物转化率提高所致。建议在金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以适当和适量的减少喂食,科学地利用补偿生长生理现象,对金鱼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海南岛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是研究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比较全面地考察海南岛蜘蛛物种及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该地区蜘蛛的区系组成、
吡啶盐是一类重要的六元氮杂环化合物,其自身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芳香性、碱性、亲电子效应,使吡啶盐类化合物不仅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而且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光敏材料、抗菌剂、基因传送剂和酶抑制剂等领域展现广阔应用前景。因此新型吡啶盐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一直是化学、化工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三氮唑是一类五元环多氮分子,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与其他结构构成共轭体系,增加整个分子荧光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