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辅助诊断意义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者的一致性情况,评估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辅助诊断意义。通过分析空芯针活检正确诊断为分叶状肿瘤和各项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术前空芯针活检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期间收治的进行了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的128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病史信息、临床随访、术前空芯针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资料,应用卡方和t检验统计分析与空芯针活检正确诊断分叶状肿瘤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空芯针活检诊断和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评估空芯针活检的诊断正确性,并应用诊断试验方法分别评价空芯针活检对三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效果。结果:128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中,由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的有17例,诊断率为13.3%。空芯针诊断显示为纤维腺瘤或纤维上皮性肿瘤的患者有98例(75.5%)。空芯针活检诊断良性、恶性和交界性分叶状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9%(2/41)、4.2%(3/71)和25.0%(4/16)。临床特征中肿瘤体积较大且增长迅速,并有纤维腺瘤手术史的患者由空芯针活检诊断为分叶状肿瘤的准确性较高。结论:空芯针穿刺活检是术前辅助诊断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学依据,但是诊断正确性较低,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局限。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三者相结合是术前辅助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的可靠模式。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需结合多项组织学特征辅助鉴别和判断。第二部分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复发转移模式和预后因素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PTB)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模式,探讨手术方式和辅助放疗对肿瘤预后的影响,探索与肿瘤术后无复发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4例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期间收治的PTB病例。病理学专科专家复核手术病理切片,评估各项病理学指标。分析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和辅助放疗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根据组织学类型,将良性PTB归为低危组,交界性和恶性PTB归为高危组,分别探讨影响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404例PTB患者中,良性、交界性、恶性类型分别有168例(41.6%)、184例(45.5%)、52例(12.9%)。54例(13.7%)发生了术后局部复发,分别为良性6例、交界性26例、恶性22例。三种组织学类型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6%、14.1%、42.3%。良性PTB在1年、3年、5年和10年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均高于交界性和恶性PTB。间质细胞异型性是影响低危组RFS的独立预后因子。手术方式和肿瘤边界是影响高危组RFS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组织学分级和间质的恶性程度与PTB术后复发密切相关。高危组患者建议综合考虑组织学类型、肿瘤边界、肿瘤残留、核分裂、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型性程度决定是否需补充二次手术及二次手术的方式。辅助放疗的疗效不能确定。恶性程度较高的复发病例在复发灶切除后可考虑辅助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