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主要目的是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同时也试图从这一角度来解读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哲学。全文包括前言、导论、四章正文和结语。前言部分主要交代所研究的问题的内涵,撰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某些创新之处。在论文的导论部分,我阐述了命题确定性问题的起源及其形式的转变。该问题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之中就有其原始的表现形态。我主要以柏拉图的对话《克拉底鲁篇》为研究范本,阐释语词确定性问题在古代希腊的表现形式,同时简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解释篇》中的命题概念及其在现代数理逻辑背景之下所呈现的新的形式。正文的第 1 部分是讨论命题描述世界的确定性问题。该部分详细阐述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四对概念:名称与对象、基本命题与事态、命题与事实、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命题描述世界的图像性质,并且以一个实例来解释命题是如何描述世界的。第 2 部分旨在解释逻辑映照世界的确定性问题。首先从分析“逻辑常项”入手说明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命题的普遍形式究竟是什么,并揭示逻辑命题的重言式的特征。逻辑形式是命题摹绘实在而必须与实在共同具有的东西,也就是实在的形式。正因为此,它不是世界的内容而是在逻辑命题映照世界的形式。它是命题投影实在的方式。第1和第2部分分开来讨论的目的是避免把命题对世界的描述关系与逻辑对世界的映照关系混为一谈。在正文的第 3 部分,我尝试从数学中的“无限” 概念入手来探讨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变的原因。因为他的诸多哲学思考都与当时的数学发展特别是数学中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对数学基础的探讨有着重要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数学知识的确定性的丧失使维特根斯坦抛弃了残留在罗素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的实在论的思想。也正是因为接受了直觉主义数学家布劳威尔关于数学、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维特根斯坦才转向了对语言的实际使用的具体现象的考察从而放弃了在逻辑基础之上建立语言的普遍简化模型的设想。第 4 部分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的概念。该部分对语言游戏中语境、语法与意义的关系作了详细的阐释。通过考察“怀疑”这样一种语言游戏,解释了维特根斯坦与摩尔之间对哲学怀疑论者反驳的不同之处,并说明确定性问题对生活形式或世界图式的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WP=6>中文摘要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我指出了在这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所遇到的而又没有能够在写作中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