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DAJ-23H(豪华)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初次探讨穴位艾灸神阙、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的方法对促进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科学评价穴位艾灸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尝试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促进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为下一步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优势治疗危重症提供借鉴。方法:1.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统计2017年5月~2018年3月入住东方医院ICU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2.两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促胃肠动力药的同时,予治疗组穴位(神阙、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艾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日胃肠能量实际摄入量/理想能量需求比值、肠道菌群失调分度、APACHEII评分、AGI分级、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腹内压的变化。3.将记录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穴位艾灸对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AGI分级评分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平均每日胃肠能量实际摄入量/理想能量需求比值较入组均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值(d)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腹内压)较入组时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降低较明显,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差值(d)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分度评分较入组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降低较明显,两组肠道菌群失调分度评分差值(d)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病情严重度指标(APACHE Ⅱ评分、AGI分级评分)较入组时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降低较明显,两组差值(d)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艾灸神阙、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腹内压,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2.穴位艾灸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