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购买权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购买权制度自罗马法时期已有所萌芽。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成为所有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共同法。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开始体现于各国的民法典中,优先购买权制度也逐渐为各国立法所接受。然而,优先购买权制度尽管有着较长的发展史,各国的相关规定也越来越详尽,但是针对该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仍不见有所厘清。笔者抓住有关优先购买权的一些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之提出个人观点,始成一篇较具全面性和系统性的优先购买权制度论文。文中笔者也通过考察各国的相关立法例,并结合我国优先购买权的立法和实践现状,对完善我国的优先购买权制度立法提出建议。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行文三万余字。第一章从比较法上考察了许多国家(多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优先购买权制度。其中着重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先买权制度立法,以及法国、瑞士、日本等国的相关立法,拟通过这种比较研究为我国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建立提供路径选择。同时,此章也详细介绍了优先购买权在我国的发展史,并比较了该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功能。第二章从理论上探讨了优先购买权的相关问题,包括优先购买权的定义、性质、成立与行使等。笔者在分析讨论优先购买权定义的基础上,用了相当多的笔墨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认为优先购买权为一种形成权,优先购买权人单方的意思表示既能引起其与出卖人之间买卖合同关系的发生。该部分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并未止步于简单罗列有关优先购买权性质的不同学说,而是在此基础上以较严密的逻辑分析了各学说的正误,提出完善的理论。针对优先购买权性质的物权效力说与债权效力说,笔者通过深层次剖析德国法有关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规定(具体为德国法对优先购买权所作的物权先买权与债权先买权的分类)认为,真正值得讨论的是优先购买权是否应该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的问题,并指出优先购买权的对抗性决定于该权利的公示性。在紧密结合优先购买权性质的前提下,作者继而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成立时间,权利的行使期限和除斥期间,以及其在拍卖程序中的能否被行使等理论与实务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立法建议。第三章具体介绍了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和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指出我国对两种优先购买权规定的欠缺,提出了对次承租人及共有物分割之后的原共同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的处理意见。另外,笔者也看到了被多数学者所忽视的优先购买权与买卖不破租赁制度的关系问题,并对之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两种制度并不相互排斥,均有其存在的价值。第四章集中讨论了多个优先购买权竞合的情况,并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此部分重点讨论了按份共有人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关系,指出两种优先购买权由于标的物及产生时间的差异,不可能发生竞合问题。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对中泰两国农产品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仍然较低、两国农产品进出口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构建有机地连接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文化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精神依托。透过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社区文化建设的
目的比较均为低出生体质量的晚期早产与足月小于胎龄(SGA)儿童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3岁儿童,其中50例为晚期早产儿童,50例为足月SGA儿童
目的:探讨国内外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并判断国内外研究情况是否大体一致。探索国内外精神障碍在医学研究和社会干预方面有无差异,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方法从32例因MP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咽拭子,采用改良Hayflick培养基分离培养;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
<正>海淀法院以司法裁判的形式明确界定了建筑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既对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中有关"建筑作品"范畴的争议予以了充分回应,也为权利人维权指引了方向。因认为北京国
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咸”、“恒”、“渐”、“归妹”、“家人”、“睽”、“革”诸卦,从男女婚前之交往,婚后相处之道,特殊问题之处理,以及婚姻的意义、目的和作用等层面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猪血多肽(peptides from swine blood,PSB)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迄今关于猪血多肽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旨在为猪血多肽的进一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社团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普世性文化现今没有,将来也不会存在。在跨文化交际中,无论是外语教师还是外语
思想政治课是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教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业务素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