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租赁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租赁越发展,租赁会计就越重要。然而,租赁会计准则被评为“质量最差的会计准则之一”。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租赁合同尽管包含了重要的融资要素,但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完整的反映;另一方面,现行租赁分类标准过分依赖“明线”检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对现行租赁会计准则进行改革,并先后发布了两份征求意见稿,对现行租赁会计的处理方式进行较大的修改。如今,新租赁会计准则虽尚未正式发布,但改革方案基本确定,改革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租赁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租赁会计准则也实现国际趋同。如果国际租赁会计准则进行改革,我国也需要做出趋同性调整。那么改革方案预期会给我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准则执行方和其他相关部门带来的影响程度如何,我国如何应对改革,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总结归纳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说明了创新点与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租赁会计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租赁的含义与性质,现代产权理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博弈论——准则制定研究。第三部分,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趋势。首先,简要概括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然后,系统分析《新征求意见稿》在租赁类型和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变化。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综合评价改革方案的利弊。第四部分,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现状及预期影响分析。首先,从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租赁会计准则的执行现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新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租赁会计准则的变化,并结合上市公司(南方航空)的数据,全面分析改革对我国准则制定机构、承租方和出租方企业、税收和法律部门的预期影响,为后文应对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第五部分,我国应对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策略。详细介绍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准则执行方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对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策略。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针对以上内容,概括总结本文的结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的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现行租赁会计准则确实存在缺陷,使租赁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因此有必要进行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此次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方案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此,我国应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路线,但各方应根据我国租赁业发展的现状采取应对策略,以促进准则改革顺利进行。只要各方各司其职、共同努力,那么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改革方案定能有效实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租赁业乃至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