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近红外纳米、微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识别与传感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对金纳米粒子的性质,应用领域、合成方法以及对金属离子的检测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第二章:分别以谷胱甘肽(GSH)和2-苯乙硫醇(PhCH2CH2SH)作为配体,NaBH4作为还原剂,合成了水溶性的GSH-AuNPs和非水溶性的Au38(SC2H4Ph)24,两种金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性质稳定,不易聚集,颜色为深棕色。并且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透射电镜等方法对两种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以及纳米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第三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GSH-AuPNs纳米粒子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与检测。GSH-AuPNs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实验中检测的17种金属离子中,铜离子、汞离子和铅离子对其荧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其中Cu2+的荧光猝灭效应最显著,由此建立了对Cu2+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荧光传感体系。pH值对该体系的荧光强度影响较小。最低检测限为1.1×10-7,其线性范围为2.5×10-6-1.0×10-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第四章:采用溶剂置换方法制备卟啉微米粒子,用显微镜对卟啉微米粒子的形态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影响卟啉微米粒子制备的各种条件,包括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浓度,有机溶剂的种类及比例等。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的粒径大于中性表面活性剂大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triton-x-100溶液下,粒径的分布呈两种状态,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粒径分布在6μm,当表面活性剂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粒径分布在0.5μm(500nm),且生成聚合物较多。不同比例的溶剂条件下,随着溶剂的增加,粒径逐渐减小。通过溶剂置换方法,改变了卟啉的水溶性,增加了其生物活性,从而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有望将其应用于与生物分子的作用中。
其他文献
活性碳纤维(ACF)j是一种高效而又用途广泛的吸附材料.目前,提高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得率,阐明吸附与活性碳纤维结构的本质关系,开拓活性碳纤维的应用新领域,仍然是人们致力研究
该论文用吸收光谱、稳态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IR和Raman光谱、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谱等方法对几种菁染料单体和J-聚集体的性质、聚集机理及它们与半导体(TiO)胶体间的光诱导
该文研究了低热固相反应(反应温度低于100℃)一步合成镧系四种金属元素(Nd,Sm,Eu,Tb)的二苯甲酰甲烷(DBM)配合物、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配合物及8-羟基喹啉(Oxine
生命的离子通道以及离子泵在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自然学习,构筑仿生离子通道体系不仅能够加深对生命有机体中离子传输过程的理解,也能够促进仿生智能纳
该文以研究煤基酸增效型农药为重点,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煤基酸与农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利用化学法,由武川风化褐煤和霍林河褐煤制备与农药性质相
光致变色学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化学,物理,材料和电光电子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和新领域.该论文以两类芳环和芳杂环取代的吡喃类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为目标分子和材料,围绕分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聚合物易加工、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纳米单元的特异性能,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十分活跃,但仍有许多未能解决的
该文进行了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药物对映异构体的研究.在酰胺型手性固定相上直接拆分了阿替洛尔和布洛芬,建立了新的拆分方法和条件,并且结合该实验室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
以高分子溶液为介质的毛细管电泳以其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速度快而逐渐成为DNA分析重要技术.该论文是以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羟丙体系中的迁移行为、分离理论、优化途径及
超支化聚合物因具有不同于线性聚合物的性质,在工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活性聚合方法在高分子结构设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活性聚合方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已经成为高分子合成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活性阴离子聚合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超支化聚苯乙烯以及超支化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共聚物,并对含有两种组分的超支化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的工作及结果如下:1.利用阴离子P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