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动词用法词典》中有向动词的方向范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论题,并在概述了前哲时贤的研究成果之后,确定了研究范围及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的教学。第二章,介绍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语料。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种理论:(1)动词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动词系统是以动作为中心向两极(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其中最具有动作特征的动词是位移动词。所以本文的研究也先以位移动词为切入点。(2)词汇化理论:认为动词在词汇化的过程中,某些概念成分会合并后进入动词内部。比如“方向”。(3)位移动词的相关理论:主要提出了位移事件框架及其概念结构成分(动体、起始地、路径、目标地和位移)。通过意象图式的隐喻拓展,位移事件的意象图式可以用来理解抽象意义域的事件,比如:领有事件、交际事件和转移事件等。(4)方向系统理论:根据隐喻拓展本文所研究的空间方向系统包括: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数量空间等。然后设定了确定有向动词的句法槽:向/往+处所名词/方位名词+V。最后确定了分向类的标准。主要采取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句式中出现的能表示一定方向性的介词结构和义素特征分析法相结合来定向类。第三章,汉语有向动词的方向范畴。本部分首先对趋向动词进行了向的认知方面的再分析,得出:上/上来/上去/起/起来:上向下/下来/下去:下向进/进来/进去:内向出/出来/出去:外向过来/过去:往复向然后按照上文的归类方法,给动词归了向类。主要分为:前向、后向、往复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向和多向等8类。最后,对“有向动词”和“趋向动词”的结合规律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总结。第四章,对汉语有向动词的认识。通过对汉语有向动词各向类意义的考察,发现它们符合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和家族相似性理论。同时还归纳了动词向的一些特点:动词的向和人们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联系;并且动词有一个向度凸显等级,有些动词需要一定的形式标记来凸显方向,有些动词则不需要任何形式标记。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同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