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乡村地区由于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不论从村落用地布局,到乡土建筑,还是从农田到乡村植物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由于城市特色的普遍缺失,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将是中国保持特色景观的最后一块阵地。基于此,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村景观的价值,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和聚落形态,完善乡村景观特色风貌,使其形成完整、高效和多功能的新时期乡村景观,成为本论文研究的目标之一。乡村景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和文化的展示,也是衡量当地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之一。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逐步成为地域特色塑造的关键环节。从规划学角度来看,适宜、明确、地域特色强的乡村景观是城乡居民所追求的目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规划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立足基点,是一把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本论文采用了“理论综述——样本调查与分析——理论构建——实践检验——结论”的论述结构,景观规划理论和其他各学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塑造进行了讨论研究。从而总结出融入地域思想的乡村景观规划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一种对本土环境、本土文化、本土资源的尊重,并对其加以利用发展,以促进最大的设计思路。对地域特色的发掘与应用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始终,乡村景观规划、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乡村产业规划都要有地域特色的体现和展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对地域特色的关注和培养,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富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河北省北部山区推进乡村景观规划和新农村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对其它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本论文主要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了研究与探讨:(1)地域特色的内涵、地域主义理论、乡村景观理论;(2)乡村景观地域特色要素的构成研究;(3)河北北部山区地域特色分析及乡村景观现状调查;(4)河北北部山区的乡村景观地域特色塑造的目标、原则、策略和设计表达;(5)河北迁西县上营乡青山口村地域特色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