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园区是包含若干类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工业园区是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同时以其独特的聚集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地域优势以及示范效应在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我国自1984年以来,各类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目前已累计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8家,省市级的也有数千家。在20多年的时间里,各类工业园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引擎,对带动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工业园区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园区内企业相对集中、产业活动强度大,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大部分工业园区在经过快速发展期后,目前都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对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培育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为全国生态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目前,关于工业园区生态化的研究已经从意义、概念的界定,向现实可行的开发建设规划体系的研究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理论研究薄弱、深度研究欠缺、定量研究仍需加强等问题。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可以使相关的理论、方法体系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提供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采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例研究的紧密结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及生态化的历程,对国内外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总结我国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组织模式、增长模式、演进模式、网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实践的特点,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这些都为论文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认识。
(2)提出工业园区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形式就是在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共生的观点。围绕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现状,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化的产业共生类型及各自特点,建立了生态产业链设计的基本思路,总结分析了四类产业共生模式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3)为解决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需求与空间制约之间的矛盾,提出“三重空间结构"理论,即工业园区内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间、工业园区区际,并分析讨论了每一重空间内工业园生态链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化虚拟模式中的产业接续、产业延伸和产业集聚三种模式,同时,从公众参与机制、产业信息交流机制、环境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工业园区生态化虚拟模式的区际协同机制建设内容。
(4)阐述了准政府的管委会模式、企业运作模式和政企混合管理模式三种主要的工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化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及公众的行为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政府介入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必要性和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为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5)采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考虑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现状,构建了完整的工业园区生态化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为各种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评价提供了基础。筛选制约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基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体系构建工业园区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工业园区生态化水平进行分级评估,使评估工作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6)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与保障体系、财政模式、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7)开展了具体的实例研究,分析了临港经济区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的背景、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结合前面的研究成果,从产业共生体系、区际影响与协同机制、政府行为选择、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深入发展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