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改变企业生产、销售活动的同时,还对国家的经济运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互联网金融核心环节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涵盖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第三方支付的规范运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繁荣。然而,第三方支付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加上第三方支付中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较为缺乏,金融消费者面临更多资金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威胁。此外,互联网金融领域立法以及监管的不足与滞后,使得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呈现“无序状态”,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和稳定。具体而言,第三方支付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相关支付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也未能填补第三方支付机构法律监管方面的缺失以及争讼问题的解决。其次,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性规定具有进步意义,但对具体的金融消费者权益,诸如资金安全权、知情权等制度,未能尽到补益和完善的职责。再次,2016年11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虽然对于普遍反映的金融消费者维权问题在第一章的适用对象与第三章的特别规定部分均有涉及,但有关金融消费者的内涵、具体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均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2016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印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这是继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又一旨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文件,目的在于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虽然对金融消费者内涵以及具体权利保护作出了详实的规定,但依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当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解决第三方支付运营中的负效应,维护互联网金融秩序以及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对第三方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从发展现实到理论探讨、由浅入深地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一个典型案例解析入手,引出研究主题;其次,对第三方支付的内涵与特征、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界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以及对第三方支付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再次,简单梳理了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制状况和实践中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复次,以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欧美等域外国家第三方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具体制度经验予以分析,并辩证地进行借鉴;最后,从立法方面、配套制度以及救济渠道完善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若干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