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是当代教育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师专业化是21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日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本论文试图对“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构建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做一番探讨。教学哲学的研究至少有两大倾向:一是学科取向,二是观念形态取向。从观念形态取向的教学哲学来看,教师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哲学,教师的教学实践都是在自己的教学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国内外对教师的教学哲学和教学观念都有一定的研究。我国对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因此,“教师个体教学哲学”作为教师专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应该被提出并给予关注、研究和探讨。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就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对教学这一复杂现象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现象的判断和教学行为的实施,并对教学观念的发展和教学行为的规范起着定向调节作用,它是一贯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观。它是教师对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核心,它是教师以理性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师个体教学哲学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价值、教学功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的看法。概括地说,一个完整的教师教学哲学体系应包括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教学认识论、教学方法论等。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有其系统的结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具有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情感性、情境性、实践性、反思性和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等特征。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1.构建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修养。2.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可以促进教师成长为有效教师。3.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文基于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对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过程有四个阶段,即关注与习得——教师浅层教学观念的形成;认同与实践——实践操作层面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组织与内化——理论形态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迁移与创造——教师个体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的形成。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构建策略。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教学哲学陈述是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表达,有以下几种范式:“目的——手段”范式:“基本取向——详加阐释——总结概括”范式;“因素分析——详细论述”范式;“形象描述”范式;“经验叙述”范式。教师教学是一门专业,教师教学专业是在课堂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促进个体有效学习的专门性职业。教师教学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获得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情意和教学机智,提高专业水平,成为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教学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是教师内在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教学专业化的标准由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专业机智四项指标组成。教师教学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是教育职业专业化的目标和走向,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1.转变角色。2.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3.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能力。4.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课程的建设和开发。5.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6.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应当具有自己对于专业的独特的观念。个性化的教学哲学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核心。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哲学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构建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和构建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关注、反思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为教师自身、学习者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