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相对于气管插管大潮气量通气是否能减少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172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II级。所有患者随机分成4组:气管插管常规通气组(IH组),气管插管保护性通气组(IP组),喉罩常规通气组(LH组),喉罩保护性通气组(LP组),每组43例。IH组和IP组使用气管插管,LH组和LP组使用喉罩建立人工气道,IH组和LH组采用常规大潮气量通气,潮气量为810ml/kg,不使用呼气末正压和肺复张;IP组和LP组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设定为68ml/kg,5cmH2O的呼气末正压,每半小时一次手控肺复张。记录插入气管导管或喉罩时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时的心率、血压变化数值;于手术开始前(T1)、机械通气1小时(T2)、手术结束时(T3)3个时间点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这3个时间点的气道压力峰值;手术前和术后第1天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表面活性蛋白A;记录手术后连续3天患者体温、咳嗽咳痰、肺部听诊情况及插管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术后7天内较严重PPCs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术后住院天数,电话随访了解术后30天内患者死亡率。结果:121例患者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IH组30例,IP组31例,LH组30例,LP组30例。共有12例患者发生较严重术后肺部并发症,LP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LP组插管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升值明显低于IH组、I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术前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表面活性蛋白A检测无差异,术后第1天IH组、LH组两者明显高于术前和同时段的IP组、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主要通气指标、术后发热、咳嗽咳痰、插管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0天内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全身麻醉腹部手术中,联合使用喉罩和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而单纯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或喉罩并不能显著减少非老年健康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