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土楼地域性现代表达初探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个世界遗产地。伴随全球化的趋势和经济大发展的潮流,福建客家地区的城市规划及建筑更新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地域建筑逐渐复兴。  客家土楼——这一独特的建筑,不仅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当代建筑中值得借鉴的建筑基因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因子,即作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土楼聚落体现出聚族而居的内在秩序;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哲学观;……另一方面,是物质形态方面,即物质形态呈现的群体聚落的自由形态,单体的自我完备的形式秩序;内聚的空间形态,技术与材料的有机性等……这些都是在传承土楼文化和发展土楼地域建筑中应着重思考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本文通过两条线来展开讨论,一是研究土楼的地域性,不仅是研究土楼本身,还要通过研究形成土楼的社会文化背景、土楼聚落的哲学观与自然观等扩大视野。二是通过分析当今可供土楼地域性表达学习的优秀案例,将土楼地区实践作品与其进行对比,扩大土楼地域性现代化表达的视野,学习现代化表达的手法,为研究土楼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最后运用两个实践作品来辅证总结的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作为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色彩的研究具有积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草原城镇”作为我国草原上新兴城镇的代表,其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民族风俗,
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时预设的主要功能是产业,倾向于生产空间的培育,对生活空间的关注不够。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理念导致了高新区专注于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人的发展,没
居住区是社会公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载体,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随着郑州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社会城市化的快速前进,郑开一体化与郑东新区的提出与发展,
自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领域达成广泛共识后,相关研究便与环境性能模拟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建筑形态生成方法的成熟与发展,结合环境模拟技术的参数化建筑设计方法逐步
乡村居住环境实质是满足居民基本生存、生活、生产需求的一种综合环境,它通过具体的空间和景观形态表达出来,并反映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规划建设情况。
语言符号学发展到后结构主义时期,延伸出来了语用学、语构学、语义学三门学科,语义学是研究自然语言中言语意义的学科,关注的是符号的解释和逻辑形式的研究。文章正是以形式逻辑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却远远跟不上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
学位
现代城市面临着环境日趋下降、文化缺失、风貌趋同等严峻问题,城市规划亟待寻求新的思路。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地关系之时,学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风水理念,但是
自十六世纪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域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其召庙建筑亦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现时代,召庙建筑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特征。但内蒙古地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