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中的矿床规模大、品位富、矿种多、埋藏浅、选矿性能好、地质特征代表性强,是全国稀有金属矿的典型代表。稀有金属伟晶岩脉侵位及形成过程中,在其围岩中形成富有稀有元素的接触变质岩。因此,本论文在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X03号脉(超大型锂矿床)和NO528号脉(典型铌钽矿床),对其接触变质带的分带性、岩石学特征,以及铯等稀有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探讨铯等稀有元素的赋存状态,为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寻找铯矿提供一定的找矿方向,也为该地区伟晶岩矿床中提取铯矿物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主要认识有:(1)X03号和NO528号稀有金属矿床的围岩均遭受了近脉接触变质,由内到外形成了电气石化和堇青石化。电气石化带内形成了电气石微晶片岩。电气石多为黑色长柱状、针状自形晶体。堇青石化带形成了含堇青石的角岩、堇青石化十字石红柱石二云母片岩,与电气石化带界线较清晰。交代作用主要为堇青石化、黑云母化、白云母(绢云母)化等。(2)X03号和NO528号稀有金属矿床接触变质岩石中,均富集Cs、Li和Rb等稀有元素,且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X03号的Cs元素含量平均值为486×10-6,Cs2O为0.008%~0.212%,平均值达0.052%,达到了伴生Cs2O综合利用最低工业品位0.05%~0.06%;NO528号脉下方的少量样品Cs元素达到了伴生铷铯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但Cs元素含量在总体上高于伟晶岩中的含量。(3)X03号和NO528号稀有金属矿床接触变质岩石中,由接触蚀变作用形成的新生云母(多硅白云母、锂铷铯铁叶云母、富铁黑云母)中均富集Cs、Li和Rb等稀有元素,尤其Cs元素均值能达最低工业品位,其Cs平均含量分别为1970.5ppm、4406ppm和882.29ppm。另外X03号接触变质带中电气石中赋存有少量的Li元素;堇青石、钛铁矿和金红石均赋存有少量的Cs元素;NO528号接触变质带中红柱石受退变质作用形成的白云母中赋存有少量的Li、Rb和Cs元素。(4)接触变质带中Li、Rb和Cs稀有元素主要是由Rb和Cs元素置换云母中两个复式硅氧层之间较弱的联结点K元素,Li、Mn和Fe等元素则是置换铝氧八面体中的Al元素,与被置换剩余的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由接触蚀变作用形成的新生云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