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碳标签制度迅速发展,产品碳足迹将成为贸易供应链的必要考量因素。然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种类繁多,致使碳标签之间无法有效对比。解析标准之间的差异对于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影响程度,可以为碳标签的交流,产品和贸易供应链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定性对比分析三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重点识别标准差异共计15点。通过差异点影响范围的定性分析,本文选取其中具有普适性影响的三点进行定量分析:固定资产的生产,场所的运行及电力基础设施。对于这三点的排放,GHG Protocol规定可全部核算,结果可能准确性较高,PAS2050和ISO14067分别仅考虑场所运行和电力基础设施的贡献。本文选取纸制品、PET以及钢铁三种产品作为案例产品,确定其生产加工供应链,并利用Simapro软件,对案例产品及其供应链进行清单分析,定量标准差异对产品碳足迹的影响:对纸制品、PET以及钢铁,标准误差最大分别为8%、12%和3%,结果表明相较于钢铁产品,纸制品和PET对于标准差异更加敏感。基于不同贸易供应链标准使用情景设置,定量标准差异在不同情景下对产品碳足迹的影响,并结合案例产品贸易量,定量标准差异对于各产品贸易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纸制品、PET和钢铁,由标准差异所致的贸易碳排放最大误差分别为5679、3274和8 ktC02eq,总计8961 ktC02eq,合计影响相当于欧盟2018年平均国家年度碳排放的6%,折合成碳税约2.6亿美元,折合成碳交易价格近7千万美元。综合标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差异对产品碳足迹影响程度可观,三类标准中PAS2050和ISO14067可能核算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从碳标签、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经济效益角度却更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