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不可替代的畜种,为当地牧民提供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但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率和胚胎发育率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牦牛胚胎移植的推广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繁殖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本研究拟探讨PAF对牦牛卵母细胞IVM、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试验将牦牛1 025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别在含不同PAF浓度(0、10-8、10-7、10-6 moL/L)的IVM液中成熟后,与奶牛精子体外受精(IVF)和胚胎体外培养(IVC),比较分析各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采用qPCR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中凋亡基因(BAX和BCL-2)、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发育相关基因(C-fos、OCT-4和NANOG)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IVM液中PAF浓度为10-77 moL/L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92.16±0.19%)、卵裂率(77.2±0.85%)和囊胚率(46.71±0.68%)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2)PAF浓度为10-77 moL/L IVM液促进卵母细胞中BCL-2、EGF、EGFR、C-fos和NANOG等基因的表达,而抑制BAX和OCT-4基因的表达。(3)从含不同PAF浓度的IVM液中成熟的卵母细胞经IVF和IVC后,获得的2-、4-、8-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EGF、EGFR基因在2-、4-、8-细胞、桑葚胚等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不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PAF浓度为10-7 moL/L组的囊胚中表达水平高于10-6 moL/L组(P<0.05);OCT-4基因在PAF浓度为10-7 moL/L组的囊胚中表达水平高于10-8、10-6 moL/L组(P<0.05);在各发育阶段,NANOG基因在不同组间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牦牛卵母细胞IVM液中添加PAF(10-7 moL/L)可以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以及囊胚率,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BAX、BCL-2、EGF、EGFR、C-fos、OCT-4和NANOG等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