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世纪,为了达到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经营的规模效益,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和跨业兼并大量出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也相应放松了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国际上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众多的混业经营模式中,金融控股公司能够在一个金融机构之内实现信息、人员和资金的高效共享,避免了行业间合作存在的诸多弊端,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降低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扩大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混业经营过程中的优势。正是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在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众多优点,使其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实现混业经营的模式首选,台湾金融业正是选择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自己混业经营的模式。台湾金融业在上世纪末曾经进行了自由化、市场化改革,虽然提高了台湾金融业的活力,增强了台湾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金融机构数量过多,竞争过于激烈,金融业盈利水平相对较低等。面对来自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大竞争压力,台湾金融业开始寻求在2l世纪的发展出路,其中最重要的尝试就是经营模式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台湾当局于2001年通过了“金融控股公司法”,当年就有13家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并得到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许可。然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效果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希望运用DEA模型对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果进行分析,找到初步的答案。同时,混业经营在我国大陆地区尚在前期探索阶段,对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验教训研究也有利于混业经营在大陆更好的发展。文章首先对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描述和总结,为后面的分析提供一个大的平台。第四、五章为本文核心部分,运用DEA模型对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果进行分析。最后评价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效果,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