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地表水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削减,由农田、畜禽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染等构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于改善河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乃至实现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地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开展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与关键源区识别则是制定合理控制方案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太湖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对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来源、迁移转化与流失机理的分析,构建了苕溪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ArcGIS技术为依托,应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流域氮磷流失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控制关键源区,并对关键源区污染源构成进行解析;划分流域氮磷流失重点控制区,并针对各控制区污染特点提出氮磷流失控制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统计与数据分类整理,建立了由气象数据、土壤属性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构成的基础属性数据库;以ArcGIS技术为支撑,建立了由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等构成的空间数据库。利用SWAT模型的流域分析功能进行河网提取与子流域生成。(2)基于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各农业氮磷流失源污染产生与流失特征,从源因子与迁移因子两个方面构建了数据需求小、易于操作、应用尺度较大的氮磷流失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源因子涵盖了农田氮磷肥输入量、农田氮磷肥流失率、林地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农村生活氮磷排放负荷、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氮磷排放负荷;迁移因子则包括土壤侵蚀、地表径流、土壤渗透性、土壤质地(颗粒粒径)及距河道有效距离。(3)采用氮磷流失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苕溪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流域综合氮磷流失分布整体以较低与低风险区为主(75.06%),较高与高风险区仅占11.18%,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苕溪流域。氮磷流失综合关键源区主要集中在东苕溪上游径山-瓶窑区、东苕溪中游平原区与长兴平原区。各类污染源氨磷流失风险空间分布主要以中等风险与较低风险为主,其中农田与农村生活氮磷流失风险整体分布均匀,中等风险区比例较大,无明显高风险区;畜禽养殖氮磷流失以较低风险区为主,较高与高风险区仅占11.39%,分布集中且风险突出,为流域平均风险的5-8倍。农田氮流失风险主要与农田氮肥施用量、农田分布密集度有关,而农田磷流失风险则不仅与磷肥施用量有关,同时受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距河道距离等迁移因子影响;畜禽、水产养殖氮磷流失风险主要受到养殖区密集度和养殖规模的影响,农村生活氮磷流失风险主要受到村镇居住区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苕溪流域划分三大重点控制区:长兴平原区(A区)、东苕溪中游平原区(B区)和东苕溪上游径山-瓶窑区(C区),风险由高到低为B>C>A。A区为农田、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氮磷流失综合控制区,B区为畜禽养殖氮磷流失重点控制区,C区为畜禽养殖与农田氮磷流失联合控制区。针对各重点控制区污染构成、地理位置和产业现状,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调整为主线,提出三大重点控制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控制与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