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纤溶活性的多功能血液接触材料表面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接触材料的植入所引起的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研究者们致力于设计出一种能够长期使用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血液接触材料。随着对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深入研究,研究者通过制备“生物惰性”和“生物活性”表面这两种策略来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并对这两种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生物惰性”和“生物活性”两种策略的共同使用往往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但截至目前,我们仍然无法获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血液相容性材料表面。对于心血管植入材料,不仅需要抑制血栓在材料表面的形成,还需要解决由平滑肌细胞增殖所造成的内膜增生的问题。通过合理设计,构建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抗血栓表面有望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针对上述思路,本论文首先将传统的“抑制血栓形成”策略与“溶解初生血栓”策略(构建纤溶活性表面)相结合,初步研究这两种策略共同改性材料表面所带来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推动基于纤溶活性的多功能血液接触材料表面的构建。其次,针对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改性材料表面无法控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对数量以及多步化学键合的改性方法可能会影响到生物分子活性等问题,利用共价键与主客体相互作用通过两步法共同改性材料表面,不仅能够控制生物活性分子之间相对数量,还能保证其生物活性。本论文旨在探索并设计一系列于短期及长期均能保持良好抗血栓功能及防止再狭窄发生的血液接触材料表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将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OEGMA)与乙烯基赖氨酸单体(LysMA),通过一步接枝共聚的方法引入到乙烯基功能化的聚氨酯(PU)表面(PU-POL),在保持表面原有纤溶活性的基础上,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引入了硒代胱胺生物活性分子,所制备的PU-POL-Se表面能够在7天内稳定催化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释放NO(平均速率0.61 × 10-10 mo1 cm-2 min-1),与健康的内皮细胞层释放NO的速率(0.5×10-10-4.0×10-10mol cm-2 min-1)相近。通过将纤溶功能和NO释放功能相结合,材料表面不仅能够溶解初生血栓、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还能够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黏附以降低内膜增生的发生率。(二)将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及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单体(AdaMA)通过一步接枝共聚的方法引入到乙烯基功能化的PU表面(PU-PHA),然后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固定生物活性分子硒代胱胺赋予改性表面催化释放NO的功能,所合成的PU-PHA-Se表面具有排斥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抑制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s)黏附及增殖以及血小板黏附及激活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该表面还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进一步结合不同功能的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ε-赖氨酸修饰的CD(CD-L)固定至PU-PHA-Se表面后,得到的PU-PHA-Se/CD-L表面具有较好的纤溶活性,能够在25 min内溶解初生血栓。这种策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引入纤溶功能,有效避免了材料表面ε-赖氨酸组分的损失,Plg在PU-PHA-Se/CD-L表面的吸附量(165ng/cm2)远高于PU-POL-Se表面的吸附量(60ng/cm2)。而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磺酸修饰的CD(CD-S)固定至PU-PHA-Se表面后,得到的PU-PHA-Se/CD-S表面还具有优异的抗凝血能力、抑制HUVSMCs的黏附及增殖和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及增殖的能力。上述工作为多功能材料表面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法,解决了不同生物分子同时改性材料表面所遇到的分子之间竞争作用及无法控制数量比例的问题。(三)将HEMA、LysMA及AdaMA单体通过一步接枝共聚的方法引入乙烯基功能化的PU表面,再将CD-S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固定至PU-PHLA表面,所制备的PU-PHLA/CD-S表面能够于血浆中选择性吸附Plg(吸附量为200 ng/cm2),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性能(相较于PU表面的PRT时间延长14 min)和纤溶活性。该策略在促进材料表面内皮化(HUVECs在材料表面48 h的生长数量相较于PU表面提高130%)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及增殖(诱导HUVSMCs在材料表面的皱缩型表达),并且能够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构建了一种兼具抗凝血、纤溶活性、促进内皮化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材料表面。(四)通过层层组装法(Layer-by-layerassembly,LBL)将对苯乙烯磺酸钠(SS)与AdaMA的共聚物(P(SS-co-Ada))和壳聚糖共同改性模型基材金表面,最后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CD-L固定至材料表面,所得到的Au-LBL/CD-L表面不仅具有优异的抗凝血性能和纤溶活性,还对血管细胞的生长具有选择性(HUVECs在材料表面生长48 h后的活性相较于Au表面提高90%,HUVSMCs在材料表面生长48 h的活性相较于Au表面下降59%),并表现出一定的杀菌功能(使大肠杆菌表面皱缩死亡)。该法具有普适性强、操作简单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不仅适用模型基材,还可进一步应用于多种生物医用材料表面。
其他文献
本文以金华江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各种不同的预应力索对索塔的作用效果。并对他们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对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找到了索塔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事业都取得显著成就,与此同时,公共危机事件也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应
目的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种双层蛛丝蛋白血管支架,观察血管支架的微观结构,并研究其生物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配制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以旋转接收棒为收集装置,制备(
<正>我国核电发展提速目前,我国已建成核电装机容量900万千瓦,而新开工和已核准的核电规模已达229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电工作,2008
由X-射线衍射证明壳聚糖在进行化学改性(羧甲基化)后,晶体结构已破坏,呈无定形结构,因而在任何pH范围内均溶于水。用元素分析法与红外光谱法测定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DS>1和脱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从目标的实践取向、内容的实践采择、方法的实践演练上体现其实践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形成型案例教学建构实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初期光镜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心肌炎,晚期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心肌肥大、心腔扩张。临床上确诊相当困难,大致可分为
<正>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吸引着众多厂家先后入场,一边是移动医疗应用带来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另一边则是移动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健康理念的转变。为加快推进移动
初任教师阶段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迁移过程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磨练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凸显的用地瓶颈促使具有节约城市用地和丰富空间造型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特别是近一时期,各类在建高层犹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在城市各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