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预冻过程传热性能及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果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香蕉的保质期短,容易腐烂且不易运输,每年因保存不当造成大量浪费。干燥被认为是延长香蕉储存时间的好方法。早期运用自然能源(太阳能或风能等)对香蕉片进行自然干燥,其能耗较低,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较差,且受限于季节和气候条件。然而,人工干燥技术不受气候限制,且干燥时间短。目前,常采用的香蕉干燥方法有:油炸、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但都存在着产品形态差、风味差及营养成分严重流失的质量问题。在果蔬干燥领域中,真空冷冻干燥(简称冻干)被认为是获得优质干制品的最佳方法,但存在能耗高的缺点,因此,开展冻干香蕉兼顾能耗和品质的减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香蕉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在获取香蕉各物性参数的基础之上,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香蕉预冻过程传热特性进行研究,为准确预测预冻时间提供参考;同时,分析真空冷冻干燥机理,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对干燥时间及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干燥时间短、能耗低、品质优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及实验研究,确定了香蕉热物性参数,为其预冻过程数值模拟参数设定及冻干工艺参数的取值提供数据的支撑。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香蕉比热容随时间变化规律、共晶点温度、共熔点温度、相变潜热值、冰点。利用瞬态热线法测定香蕉导热系数,通过经验公式确定了香蕉在预冻过程中的表面传热系数,采用真空干燥法测定了香蕉的初始含水率,排水法测定其常温下密度,并采用叠加原理计算出冻后密度;(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香蕉预冻过程的相变传热原理及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描述香蕉预冻过程的数学模型,使用Visul C++编写温度控制程序定义搁板壁面温度;运用FLUENT软件对香蕉随搁板一起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场、冻结相变界面的动态推进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预测了预冻完成时间,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模拟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3)基于对冻干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的分析,得出影响干燥时间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切片厚度、干燥室压力、升华阶段搁板温度、解析干燥阶段搁板温度对干燥时间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四个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四个因素对干燥时间及品质影响的显著性。最后兼顾香蕉冻干能耗和品质得出其真空冷冻干燥的优水平组合参数为:切片厚度5mm、干燥室压力为30Pa、升华干燥阶段搁板温度10℃、解析干燥阶段搁板温40℃。以所得的最佳条件,进行3组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干燥时间为9.85h,感官品质8.7分,验证了正交实验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伴有瞳孔异常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2017年10月至2019年1
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实施,乡镇的经济和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农业生产逐步电气化,各种特色加工小企业不断增多,冶炼、化工大企业迁址或布局乡村,电动车、变频空调、
目的分析近13年福州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7年福州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
长城具有伟岸沧桑的建筑形象、绵延万里的空间尺度与戈壁荒漠、崇山峻岭、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独具美学特征的文化景观。本文以战国秦“长城梁”段为研究对象。通过
随着电力负荷波动性的不断增加,电力市场交易的放开,以及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电力系统对控制的灵活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可变速抽水蓄能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可在
从复方的适应症、复方的配伍方法及药物精简应用三个方面来阐述复方简药的选方用药配伍应用经验。复方多用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危重病以及并发症等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复
动力或手机电池极片在分切时,刀具上微米级的豁口将使其产生极片毛刺,是进一步导致电池起火的直接危险源。然而,国内外刀具的质量检测通常通过人眼使用显微镜目镜进行观测,过程耗时、用眼强度极大,且检测准确率低、重复性差。为解决此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刀具豁口自动显微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主要由图像采集、图像拼接、豁口检测、数据管理等部分组成,通过机器视觉相关技术检测分切刀具在出厂或使用时产生的豁口。本文针对电
根据以往统计,在油罐存储区、森林等区域发生火灾或者有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很有可能会形成群发性火灾,并极易诱发火焰融合或火旋风等特殊火现象的出现。而多火源耦合形成
洪家大屋官厅墙壁上的题字是太平军古隆贤部所为。它借古讽今,抒发对时局的看法和感受。题字成为十个月后该部全体投降清军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