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C即包括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ics)三类产品的产业。目前,3C融合已经成为IT、家电、通信等厂商下一步争抢的制高点,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发达国家的3C企业,本质上属于高科技行业,属于“沉淀成本”,即前期研发投入较高,而后期生产制作的边际成本较低,这就决定了3C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随着产销量递增而加速递减的向下倾斜的“L”型曲线。正是这种“L”型成本曲线,决定了3C行业的规模收益递增特性。这种规模收益递增的规律,要求发达国家的3C企业必须采取市场份额最大化的地域空间扩张战略,任何新产品一旦推出,就向全球市场同步投放。而随着越来越多的3C跨国巨头进入中国,以及3C产品普及率日益提高,我国国内市场饱和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我国3C企业走出国门,开发国际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3C企业开始陆续跨国经营,至于跨国经营的成效,鉴于各个企业秘而不宣的一贯做法,外界不得而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跨国经营成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我们的跨国经营企业需要向股东,向国人报告国外经营成效,而且学术界也要以此来判断企业跨国经营模式正确与否,以利于总结和推广经验,吸取和避免教训。于是之故,本文选择中国3C企业的跨国经营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一专题研究能够初步评价华为、联想和TCL三家代表性企业的跨国经营成效。 对企业经营成效进行评价有多种方法,采用何种方法来评价我国3C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值得探索的理论问题。传统方法以财务指标为核心,来评价普通企业的经营成效;而沙利文(Daniel Sullivan)测量方法、芬兰学者威尔什(Lawrence S. Welch)和罗斯坦瑞尼(Reijo Luostrinen)六要素模型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提出,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似乎标准过高;而目前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