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疏导”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被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复杂化、社会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等客观现实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导致其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出现了焦虑、抑郁、困惑等社会心态,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实效性不强。因此,“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以及心理学关于思想、行为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多学科整合研究、比较和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心理疏导的概念,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以及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原则、路径和措施,力图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首先,厘定相关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的内涵。通过对心理疏导、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等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比较,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既不是心理疏导疗法,也不是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而是广义的心理疏导,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教育、支持、帮助等途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其次,探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为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具体的实施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大学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而人的思想品德是一种观念或意识,其形成是个人的心理过程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以及需要、动机等内在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是相关心理过程和主客观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再次,为了增强论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突出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政治热情降低,政治信仰冷漠;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观念弱化,道德践行不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感缺失。思想与心理是密切相关的,思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内在心理机制的调适。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心理的疏导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根据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得知大学生出现突出思想问题的心理原因主要是认知歪曲、需要未被满足和环境影响。最后,探讨了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原则、路径和措施。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需要一定原则方法的指导,主要有学生主体性原则,价值干预原则,心理、思想与行为相结合原则,普及性教育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原则,尊重、理解和支持原则。同时,为了提高应用的科学性,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疏导,即认知疏导、情感疏导、意志疏导以及重视并整合环境的作用。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因此,本文从认知方面、情感方面、意志方面、环境方面探讨了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