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耦合振荡子理论的创始者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提出任何显示周期性行为的系统都是一个振荡子,且提出在具有耗散结构的振荡体系中,当各个振荡子处于同步耦合的状态时,其能量的释放过程会被增强。“跑”是一项典型的周期性运动,也是一种振荡性运动;当百米运动员进行同场竞技的过程中,运动员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继而出现耦合,当耦合有目的、有组织的出现时,能节约能量上的消耗,提高有效的行为输出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表明导致百米竞技差距的原因是中外运动员如何运用技、战术的问题,即:如何储备高速消耗的体能,以及如何合理利用高速消耗的体能。(1)并且查找到:刘易斯在1991年田径世锦赛中运用了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的原理作为技战术,利用耦合的作用,在绝对失利的情况下,反超对手获得冠军。所以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的了解、研究。以博尔特、加特林两位百米运动员在2008-2015年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的百米分段步频和速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位运动员是否运用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作为技战术,以达到储备高速消耗的体能并合理利用高速消耗的体能。得出以下结论:(1)发现博尔特、加特林确实都运用了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作为技战术,运用耦合振荡同步理论节约、储备体能,提高体能的有效输出率,在最后阶段奋力一博,获得最后胜利。(2)从百米阶段环节上的分段步频分析,在起跑及加速跑阶段,博尔特和加特林都处于劣势状态,并没有奋力追赶,却选择保持或者降低自身的跑速,与全场平均步频靠拢;途中跑阶段,两位运动员控制自身步频与全场运动员的平均步频成相等或近等差关系,即与全场的运动员的步频发生耦合同步;最后冲刺阶段,发现他们的步频相比其他运动员的步频下降缓慢甚至有超过途中跑阶段的步频。(3)从整体上的分段步频分析,两位运动员的每段步频之间的起伏小,差值小,与全场运动员的步频之间,起伏值也小,并与全场分段步频的平均值成等差关系,和同场平均步频发生耦合。(4)从分段速度上分析,两位运动通过途中跑阶段的耦合作用,储备能量,在最后冲刺阶段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状态,甚至高于途中跑阶段的速度。(5)博尔特与加特林的耦合技战术相互比较,发现博尔特和加特林虽都运用了耦合同步的战术,但在运用的技术上存在差异,并且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百米竞技运动以及其他具有周期性特性的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