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泡成核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及纳米颗粒对成核的影响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泡成核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基本物理现象。由于难以对汽泡成核过程进行直接的实验观测,到目前为止汽泡成核机理的认识中仍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汽泡成核过程,从分子水平上观察和分析了汽泡成核的过程和机理。同时,还研究了纳米颗粒对汽泡成核及沸腾换热的影响,并从成核的角度来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纳米颗粒显著提高池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原因。以往汽泡成核过程的分子模拟因受计算能力的限制,只能得到汽泡成核过程的前期阶段。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并行计算,模拟了分子数为106的氩流体汽泡成核,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汽泡成核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汽泡是由过热液体中密度涨落形成的低密度汽核逐渐生长得到的,这一模拟结果与经典成核理论关于汽泡成核机理的假设一致。Kwak分子相互作用模型所假设的高能量分子聚集形成团簇,团簇达到不稳定状态后自发膨胀形成汽泡的成核机制在本文模拟中没有观察到。另外,对成核过程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本文模拟中虽然临界汽核尺寸在纳米量级,但其形状仍接近于球形,其半径仍可由宏观的经典成核理论近似描述。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纳米颗粒对流体内部汽泡成核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尺寸越大、表面厌水性越强,颗粒对汽泡成核的影响越大。当纳米颗粒的半径不到均质成核临界核半径的1 2时,纳米颗粒对汽泡成核的影响已不明显。在常压下以水为母液的纳米流体池沸腾中,纳米颗粒的尺寸远小于临界核的尺寸,颗粒不能在流体内部成为新的核化点。论文还对二氧化硅—水纳米流体的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已有的纳米流体沸腾换热实验一样,发现加入少量的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高流体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密度。为了分析其原因,本文对沸腾过程和加热表面进行了高速摄影和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纳米颗粒不能在流体内部成为新的核化点,但纳米颗粒沉积在加热丝表面上形成了微结构,提高了加热丝上的核化点密度,并对临界热流密度的提高起主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方式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2019年1月来我科进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的患儿分为日间组和住院组。
制作了PNZT薄膜驱动的压电微悬臂梁,将压电微悬臂梁的模型简化为压电层-结构层双层微悬臂梁模型,并使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双层微悬臂梁模型的基频,最后用激光多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缩短工期等优点,装配式建筑的梁、柱和剪力墙等预制构件一般采用是灌浆套筒连接,套筒内部的灌浆质量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安全。通过在灌浆套筒过
S盒是分组密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组密码的安全性。该文研究了中国分组密码标准SMS4算法S盒的平衡性、差分性质、线性结构、非线性、Walsh谱等性质,通过与美
某四跨连续梁桥8#墩0号块因施工不当导致局部混凝土缺陷,从而造成支座损坏,本文主要阐述在支座损坏下及顶升过程中梁体变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利用Midas civil、ANSYS建立桥
本文详细记述了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两类爬行动物的蛋化石,其中离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上部,翼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的金刚山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粉煤灰粒径、不同激发剂掺量对混凝土裂缝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可增加混凝土的初裂时间,减小混凝土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