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如习主席所言,我国反腐败行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腐败分子作为人类良善的公敌,每每肆虐嚣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其了解不够。唐朝酷吏来俊臣言简意赅一阵见血的从人性角度分析了贪腐的本质,“人者多欲,其性尚私;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在腐败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意识自信的主旋律下,加强对腐败分子起心动念的理论研究,探究宗教传统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原理,对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长效机制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非正式制度与意识形态视角出发,基于2010—2016年沪深两市国有及非国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公司层面和省级层面实证检验本土宗教传统文化(佛、道)对各地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隐性腐败的影响。通过测量上市公司所在地辐射周边的佛、道场所数量情况,考察佛道传统形成的文化氛围能否有效抑制高管腐败的发生。研究发现:佛道传统文化确实能对高管的隐形腐败行为产生有效抑制作用,并且当上市公司注册地附近的重点寺观数量越多,优秀的佛道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越浓厚,即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越小,隐性腐败发生的频率越小;省级层面的佛道文化建设水平越好,对上市公司高管腐败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强。此外,佛道传统文化对高管人员的影响效果与公司到重点寺观间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关联,且距离越近,则佛道文化对公司职员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作用越强,即发生高管隐性腐败行为的概率越小。因此,企业可以在明确相应规章制度的同时,积极弘扬本土优秀思想文化,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并通过这种隐形的非正式制度改变或重塑员工价值观;政府层面可以在继续加强推进反腐败的进程中,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外,还应积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令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并驾齐驱,有效建设廉政文化,保障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