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接受不同照射剂量进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探讨不同剂量方案对于患者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及生存情况的影响,评估较低剂量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总体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259例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42-44Gy(A组,31例)、46Gy(B组,69例)和50Gy(C组,159例)三组。同步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加或不加奥沙利铂,或mFOLFOX6方案。放化疗完成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按照1∶4比例从C组中筛选1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A组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前后各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T分期降期率、肿瘤退缩分级(TRG)等病理学指标、血液学毒性反应及急性术后并发症,并通过随访观察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手术标本病理示,A、B和C组的pCR率分别为16.1%、15.9%和23.9%(P=0.313),病理缓解良好(TRG0+1)率、T降期率、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的急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636)。治疗期间,A、B和C组的≥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0%、0%和5.0%(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1-87个月),A、B和C组3年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LRR)分别为6.5%、5.8%和3.6%(P=0.884),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0.3%、94.2%和93.0%(P=0.762),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0.6%、72.4%和83.4%(P=0.101)。PSM后分析显示,A组和C组在pCR率和3年OS、DFS、LRR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A和C组的≥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0%和5%(P=0.089)。
结论:3种照射剂量方案(42-44Gy,46Gy,50Gy)的新辅助CRT治疗对于LARC患者肿瘤病理反应、术后并发症、3年局部复发和生存率未观察到显著影响,42-44Gy相比50Gy剂量方案有降低≥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的趋势。选择较低剂量(≤44Gy)的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是有效可行的,结论有待随机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259例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42-44Gy(A组,31例)、46Gy(B组,69例)和50Gy(C组,159例)三组。同步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加或不加奥沙利铂,或mFOLFOX6方案。放化疗完成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按照1∶4比例从C组中筛选1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A组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前后各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T分期降期率、肿瘤退缩分级(TRG)等病理学指标、血液学毒性反应及急性术后并发症,并通过随访观察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手术标本病理示,A、B和C组的pCR率分别为16.1%、15.9%和23.9%(P=0.313),病理缓解良好(TRG0+1)率、T降期率、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的急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636)。治疗期间,A、B和C组的≥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0%、0%和5.0%(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1-87个月),A、B和C组3年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LRR)分别为6.5%、5.8%和3.6%(P=0.884),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0.3%、94.2%和93.0%(P=0.762),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0.6%、72.4%和83.4%(P=0.101)。PSM后分析显示,A组和C组在pCR率和3年OS、DFS、LRR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A和C组的≥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0%和5%(P=0.089)。
结论:3种照射剂量方案(42-44Gy,46Gy,50Gy)的新辅助CRT治疗对于LARC患者肿瘤病理反应、术后并发症、3年局部复发和生存率未观察到显著影响,42-44Gy相比50Gy剂量方案有降低≥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的趋势。选择较低剂量(≤44Gy)的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是有效可行的,结论有待随机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