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外周血中炎症细胞数量变化在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目的: 中国的食管癌发病率较高,在城市中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的第4位,死亡率位列第5位;而在农村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第4位,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5%。我国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95%),与欧美国家以腺癌为主(70%)差异明显。研究发现这食管鳞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状况差、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过低以及进食高温食物。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炎症细胞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样的,在肿瘤进展过程中机体外周血中的炎症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也正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本文中,研究了外周血中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Ⅱ)、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lymphocyte ratio,N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食管鳞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至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68例食管鳞癌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分期及完整的随访资料。本研究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寻找分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分别计算术前外周血不同SⅡ、PLR、NLR、LMR分组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1.全组468例患者中位SⅡ值为370.67*109(53.28*109-4748.19*109)。以479.30*109作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SⅡ组(>479.30*109,143例)与低SⅡ组(<479.30*109,325例)。低SⅡ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49.01%,显著高于高SⅡ组的35.19%(P=0.001);低SⅡ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47.79%,显著高于高SⅡ组的33.06%(P<0.001)。 2.全组468例患者中位PLR值为103.70(32.79-418.52)。以117.07作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NLR组(>117.07,152例)与低PLR组(<117.07,316例)。低PLR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47.22%,显著高于高PLR组的40.46%(P=0.046);低PLR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46.30%,显著高于高PLR组的36.13%(P=0.038)。 3.全组468例患者中位NLR值为1.76(0.53-11.00)。以2.27作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NLR组(≥2.27,127例)与低NLR组(<2.27,341例)。低NLR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47.46%,显著高于高NLR组的38.69%(P=0.045);低NLR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45.86%,显著高于高NLR组的35.64%(P=0.047)。 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术中出血量、是否接受辅助治疗、LDH、CA19-9、SⅡ、NLR、PLR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 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TNM分期、术中出血量、是否接受辅助治疗、SⅡ、PLR、NLR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术前SⅡ、PLR、NLR是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术前SⅡ较PLR和NLR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更有效。 第二部分 肿瘤相关血小板RNA在胸部肿瘤患者中的研究 目的: 传统上肿瘤的诊断有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生化检测及病理分析。近年来随着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液体活检”的理念也持续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血液中的各种与肿瘤相关的组分亦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肿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亮点。全血样本可以分离得到不同组分,其中有核细胞成分(循环肿瘤细胞)可以提供肿瘤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信息;血浆中的cfDNA和外泌体的可进一步用来探索肿瘤释放的相关组分。肿瘤相关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含有许多肿瘤相关的RNA信息。相对于cfDNA、ctDNA,肿瘤相关血小板RNA具有丰度高的特点,同时在检测方面所需的样本量也较少,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液体活检”寻找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TC、cfDNA、外泌体、miRNA和lncRNA等,对于肿瘤相关血小板RNA的研究较少。 对肿瘤患者而言,能否延长生存期主要与疗效监测及更换治疗方案时机的把握密切相关。肿瘤相关血小板RNA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检测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进行了肿瘤相关血小板RNA的测定,但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另外在早期肿瘤诊断方面,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报道。若肿瘤相关血小板RNA的检测方法在早期食管鳞癌的诊断中提供指示性的信息,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早期食管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血小板RNA的测序,尝试提出肿瘤早期诊断的另一方式。 方法: 1.病例收集 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早期食管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2例。收集患者术前的全血样本。 2.RNA测序 根据RNA-sequencing的规范流程,完成血小板的分离,血小板RNA的提取、文库建立、质量控制及上机测序等实验步骤。 3.数据分析 原始数据在进行质量控制及序列对比后,进行基因表达定量、差异表达分析、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融合分析。 结果: 研究证实RNA-sequencing技术用于血小板RNA检测是可行的,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水平较好;主成分分析提示不同样本之间变异较大;差异表达分析提示相比于食管鳞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有25个基因表达量升高,52个基因表达量下降;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与食管鳞癌组相比,显著下调的基因主要在细胞组分上富集,而显著上调基因主要在生物学过程富集。 结论: 研究探索并证实了肿瘤相关血小板RNA测序的可行性,然而由于实验时间的限制,本实验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后续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纳入良性结节患者及正常对照,同时优化实验步骤,进一步寻找特征性的肿瘤相关血小板RNA分子作为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