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何品玉的《两龙琐志》点校整理的基础上,以该书为主体史料,对何品玉在两县的施政状况作较为深入的考察,力图展现“同光中兴”后期州县行政的若干侧面,以丰富对“同光中兴”历史过程和内在机制的认知。论文主体部分上、下两篇,全文约十万字。《两龙琐志》收录了何品玉于光绪十五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89—1900)在江西省龙南、龙泉县担任知县期间撰写的各类文稿,其内容涉及两县的文教、农桑、治安、催征钱粮、祭祀鬼神、修桥铺路等方面。《两龙琐志》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第一,《两龙琐志》收录的文献反映了何品玉与地方士绅交往合作,共同处理地方事务,以及如何与上宪、邻省官员沟通公务等内容,有助于探析晚清州县官的施政实态。第二,《两龙琐志》收录的文献反映了晚晴江西的政治经济、民情风俗,是研究晚清江西社会的宝贵史料。第三,《两龙琐志》收录了详、禀、申、批、启、示、谕、札等各式公文,是研究晚清公文体例的第一手史料。从《两龙琐志》的相关记述可以看出,知县何品玉在两龙任上可谓是兢兢业业。他热心文教事业,倾心劝办蚕桑,竭力维护治安,为两龙经济文化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同光时期,不光是曾国藩等大官僚为挽救王朝的危亡殚精竭虑,就如何品玉这样的下层官员也在为王朝复兴恪尽职守。正是当时官僚知识分子群体的同心协力,才有短暂“同光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