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着力推进的一项政策,也是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通过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逐步破除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利率体系。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培育完全基于市场的基准利率一直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人民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着手建立统一、规范的货币市场,并尝试培育基准利率。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Shibor),将其作为我基准利率进行培育,其运行状况也广受关注。近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加速,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2015年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我国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Shibor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部分,研究其运行状况和作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对下一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Shibor与货币市场其他利率进行了定性的比较,并对Shibor的运行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了Shibor在金融市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建立VAR模型的方法针对Shibor对货币市场其他利率的影响、Shibor和货币政策变量的关联性以及Shibor对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影响三方面就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Shibor对货币市场的其他重要利率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与M2等重要的货币政策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弱,表明Shibor作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比较有效,但在对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传导机制尚待加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