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9~53岁,平均(39.5±10.4)岁,损伤种类:单纯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性骨折13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2~51岁,平均(38.1±9.9)岁,损伤种类:单纯压缩性骨折10例,爆裂性骨折10例。观察组患者行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而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天行X线片检查,测量Cobb角,计算Cobb角矫正率,比较Cobb角矫正率差异;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骨折损伤种类、损伤节段、血清肌酸激酶、Cobb角以及VAS评分等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手术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方面,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肌酸激酶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明显下降,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矫正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Cobb角较前均明显下降,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术后Cobb角及Cobb角矫正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后正中入路和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显著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但后者具有创伤小、手术快、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以及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临床上需要把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