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将会越来越多,针对这种跨文化接触的跨文化培训也随之增多。因此,国内外关于跨文化培训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不过,对于跨文化培训的整套实践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试图从上述问题出发,对跨文化培训的实践操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跨文化培训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兴起,旅居者在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跨文培训的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原因。接着对国内外的跨文化培训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发现我国的跨文化培训研究多集中在培训对象、内容和方法方面,而缺乏对培训模式和理论框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促使我们去探讨跨文化培训问题。本文的第二章属于理论基础分析。论文表明,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纬度理论各个群体之间的文化存在五个方面的差异即权利差距、不确定性的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以及长期观和短期观。文化的差异最终会导致行为的差异,而文化通过个体的生态学背景和社会政治背景对其行为产生影响,表现在跨文化接触中就是影响个体的对异文化的适应行为。本章最后阐述了跨文化培训与一般课程学习的差异。本文第三章是实践应用研究。本文在概述跨文化培训已有模式和基本培训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个案分析,具体展示了跨文化过程各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本文的第四章是进一步的反思和建议,主要分析了国外现有研究的可借鉴之处。作者认为:(1)在设计跨文化培训项目时,要做好受培训者的需求评估,提供配套的人力资源干预措施,确定好培训工作的重点,注重培养受培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用科学的培训策略,以及要采用情境式培训方法;(2)在实施培训项目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跨文化培训者的适应过程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解决好旅居者归国后的问题,并且注重复合式的培训媒介;(3)评估培训项目,设定恰当的评估标准,并考察受培训者是否将培训所得运用于实际。本文的贡献之处主要是:(1)首次系统论述了跨文化培训方面的新近理论研究,可望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做出贡献。(2)论述了跨文化培训的实践模式,可为我国跨文化培训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意义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