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恰逢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纷纷资产贬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至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7.8%,2014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越实际利用外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依照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90美元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符;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以国有中央直属企业为代表的非市场化行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流量和存量上仍占有绝对优势。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1417亿美元,其中近六成是非市场化的对外直接投资;最后,我国以省属国企、外资、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为主的市场化对外直接投资在流量和存量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市场化投资的弱势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从上述三个问题可以推断,我国市场化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能力不足,这与我国快速增长的人均GDP和庞大的出口贸易总额状况相矛盾,矛盾源于何处?乌普萨拉(Uppsala)学派在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时指出,企业国际化一般通过出口—学习—投资这一路径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程度高的表现,同时强调企业国际化中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企业必须在出口中学习国际市场的经验和商业知识,2016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8090美元,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应处于第五阶段,但为何仍存在市场化对外直接投资不足?我国企业从出口到投资的国际化路径存在什么问题?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2008年间占出口贸易总额始终在40-50%之间浮动,而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模式使得加工贸易企业在国际商业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直接接触国际市场的机会较少,同时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大量退出市场,2016年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已达83%,进一步缩小了我国企业通过出口学习国际市场经验和知识的范围,而学习过程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企业国际化路径受到阻碍,出现对外直接投资不足、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假设我国出口中由于存在大规模的加工贸易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不足,造成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现象。为验证假设,收集近年来中国各省对外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经过单位根检验之后将变量一阶差分,以各项变量的增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经过协整检验发现出口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增量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格兰杰检验认定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模型表明,我国出口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系数为负,以此得出结论:我国加工贸易阻碍了企业国际化路径中学习的过程使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不足,并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