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在物质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精神和需求。电视访谈节目便在此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电视访谈节目面临许多困境。申园园(2009)提出,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缺少好的主持人,电视谈话节目雷同,谈话节目的话题不够深刻,节目中缺乏真实的交流。现今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文化的全球化及网络媒体参与竞争,使得电视谈话节目面临更多挑战。主持人作为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人物,主持人话语对于提高电视谈话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研究主持人话语有现实依据。其次,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周杨(2011)指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而存在的关联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国内外学者把其主要运用于翻译、第二语言教学、认知心理学和音系学,在电视访谈节目方面涉及很少。此外,关联理论最初起源于交际,而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交际行为,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因此,本文尝试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杨澜采访菲尔普斯这期节目为语料,探讨关联理论对主持人话语解释的有效性,希望能为主持人话语提供理论上的框架并为其他从事主持行业的新手及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全文的铺垫,简要介绍了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话语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第二章是文献回顾。介绍电视访谈节目一些基本概念。如:电视访谈节目的定义、发展历史、参与者,访谈节目的一些特征。此外,本文还回顾了国内外对主持人话语的研究。第三章以关联理论作为分析主持人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人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基础的;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交际的过程是明示推理的过程。第四章是研究方法。本章介绍了选择以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采访菲尔普斯这一期节目为语料的原因及数据的收集过程和研究问题。因为本文是一篇描述性文章,所以选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第五章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主持人话语的具体分析。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同时扮演听话人和说话人两个角色,因此主持人话语包括主持人话语理解和主持人话语生成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认知语境贯串其中。认知语境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下文,即即时的物质环境,也包括非物质环境。而且认知语境处于动态变化过程。认知语境在交际过程中有两个基本性功能:解释性和制约性。当主持人作为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只有将言语信息放在与之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中来进行处理时,才能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内涵。当她作为说话人时,主持人必须根据语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话语表达,即主持人的话语生成受语境制约。此外,作为一种交际行为,主持人话语是以关联为导向的;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交际的过程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第六章是文章的总结。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以后研究所提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