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我国是胶质瘤病的高发国家,每年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前列,由于它呈侵袭性生长,在治疗上十分困难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任何一种肿瘤都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因此肿瘤发生相关基因的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理所当然的成为该领域的重点之一。Parsons于2008年应用先进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神经胶质瘤样本中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大量筛查。结果发现:12%的病例样本中有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dehydrogenasel,IDHI)基因突变。并有人指出IDH1基因突变后的胶质瘤可以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增强肿瘤的营养供给,为肿瘤的适应性生存、增殖、转移提供便利,但此原理缺少相关病例数据支持。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级别、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IDH1突变基因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推断IDH1基因突变与VEGF表达上调有无相关性,进一步研究IDH1基因突变的致瘤机制,从而为针对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和抗血管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病区行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标本共57例。按照WHO 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II级胶质瘤18例;III级胶质瘤19例,IV级胶质瘤20例。按病理类型的组织来源分类:来源于星形细胞的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共21例;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共16例;胶质母细胞瘤20例。以上标本都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并且已经在本院病理科证实。另取11例因脑出血或者外伤行颅内减压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胶质瘤患者于手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等任何抗肿瘤治疗。所有标本均在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取材,于10%的福尔马林内固定保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DH1、R132H、VEGF在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表达情况。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IDH1突变基因和VEGF蛋白的表达;2 IDH1基因在I、II、III和IV级胶质瘤中的突变率分别是:61.1%、63.2%、10%,各组间比较:II级和III级胶质瘤之间的突变率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3 VEGF在II、III和IV级胶质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44.4%、57.9%、85.0%,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4 IDH1基因突变率在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突变率分别是:57.1%、68.8%、10%,在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余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5 VEGF在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7.1%、43.8%、85%,在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余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6 VEGF在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星形细胞瘤中阳性率分别是91.67%和11.1%;VEGF在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阳性率分别是63.64%和0%;VEGF在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的胶质母细胞瘤中阳性率分别是100%和83.33%。进行统计学分析,除胶质母细胞瘤组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7 VEGF在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所有胶质瘤中阳性率分别是80%和50%,进行统计学分析,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列联系数C为0.295。结论:1 IDH1 R132H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中突变率不同,在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IDH1 R132H突变率较高为65%左右,在初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率较低仅为10%左右;2 VEGF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在低级别胶质瘤中阳性率较低,在高级别胶质瘤中阳性率高,且随着病理级别的提高越来越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3 IDH1基因突变与VEGF表达有较强的关联性,IDH1基因突变可以一低程度上促进VEGF表达上调,但VEGF受多种因素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