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微创股内侧肌下入路和有限髌旁入路TKA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行首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肌下组和有限髌旁组,44例股肌下组患者行微创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46例有限髌旁组患者行微创有限髌旁入路全膝关节置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血红蛋白、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引流量、术后2小时静脉血血红蛋白含量、术中失血量、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输血率、术后24h、6周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6d、3周、6周、3个月、6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ROM,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结果:(1)90例患者平均随访8个月(6-12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术前HSS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方面无明显差异。(2)与有限髌旁组相比,股肌下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股肌下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比有限髌旁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有限髌旁组相比,股肌下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更短,术后24h VAS评分更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股肌下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要多于有限髌旁组(P<0.05)。(6)股肌下组术后24h VAS评分要低于有限髌旁组,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表明股肌下组患者术后疼痛更轻,但是两组在术后6周时VA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55)。(7)术后6d膝关节ROM比有限髌旁组患者(90.74°±10.84°)更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股肌下组在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ROM方面在术后6d时明显优于有限髌旁组(P<0.05)。(9)对术后6d、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与有限髌旁组(78.05±11.67)相比,股肌下组(82.93±11.52)在术后6d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3周后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与有限髌旁组相比,股肌下组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更短(P=0.02)。但两组患者在术后引流量、术后2d血红蛋白含量和输血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股内侧肌下入路和有限髌旁入路均能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快速康复。微创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可以完全保留股四头肌肌腱和肌肉的完整性,不损伤伸膝装置,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该种手术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陡峭。有限髌旁入路是最流行的传统内侧髌旁入路改良入路,操作相对简单,开展相对容易,这种入路对股四头肌肌腱,也存在一定的损伤。两种手术方式需要术者根据自己的习惯、经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