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的制备是多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选用微乳液法因其制备条件温和、实验操作简单、产率较高以及目标产物粒度均匀、粒径较小,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W/O型微乳液体系作为“微型反应器”,更是制备纳米粒子的理想场所,为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由于反应物被限制在这种区域化的液滴内反应,因此水核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纳米颗粒的粒径,并且使得颗粒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微乳液体系的组成、性质以及反应物浓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产物的形貌、尺寸及分布。
本文选取过渡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化锌和硫化镉作为目标产物,利用Triton X-100/正辛醇/环己烷/反应物水溶液所形成的W/O型微乳液体系为介质,分别考察和分析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溶液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陈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合成目标产物的影响。在优化的制备条件下,成功的制备出纳米ZnS、CdS粒子,且所获得的纳米粒子其粒径均匀、分散性好,从而初步实现了在合成过程中对尺寸和形貌的调控。还利用SEM、TEM、XRD、Raman、UV-Vis、PL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粒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ZnS纳米晶粒径在25nm左右,且XRD和Raman光谱证实为立方β-ZnS晶相;纳米CdS粒径为5nm左右,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能作为荧光量子点使用,可以用于生物探针、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微乳液法合成的ZnS纳米粒子,应用于吸附废水中重金属镉离子和有机染料,分别考察了溶液pH值、纳米ZnS粒径和镉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和吸附效果的影响,展示了纳米ZnS在废水处理方面的良好应用价值。还研究了纳米ZnS粒子在润滑油减摩擦方面的应用,考察了纳米ZnS添加量和转速、载荷量等试验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ZnS的矿物油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都比未添加纳米颗粒的小。